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奥运场馆绝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专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9:29 南方日报

  独家报道

  编者按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800多天的时间。比赛场馆建设目前已经全面铺开,不少场馆已近竣工。北京市也对相应的交通、食宿、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改善,以迎接奥运会的到来。

  日前,中宣部和北京奥组委邀请中央和少数地方的主流媒体前往北京,对奥运会的筹备工作进行采访和观摩。本报作为广东地区唯一的被邀媒体,也派遣记者前往北京进行深入采访,为读者带来北京奥运会筹办的最新动态,也对一些焦点问题进行解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还有两年的时间。北京市政府以及北京奥组委对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进展工作如何?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建设已到了哪个程度?北京奥组委对于申办时发表的奥运理念又实施得如何?带着读者关注的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前往北京进行了一周的深入采访,并且在奥组委办公大楼采访了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向读者全面解密北京奥运。

  四大特色八大水准

  记者:现在北京奥组委将筹办工作的目标调整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什么这么调整?

  蒋效愚:目标的改变不是因为我们要降低筹办工作的要求和质量,而是根据国内外的客观形势,以及我们筹办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进行调整。

  记者:有特色和高水平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蒋效愚:“有特色”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中国风格,人文风采,时代风貌,大众参与。

  中国风格就是充分体现中国的文化特色,中国文化的韵味,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让全世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民。

  人文风采是强调奥运会以运动员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把中国建设和平、和谐社会,很好地通过奥运会展现出来,为促进和建设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时代风貌则是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体现21世纪的科学进步和科学技术,把我们当今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奥运会结合起来,贯彻科技奥运的理念。

  大众参与则是动员全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华侨,都来关心、支持、参与北京奥运会,把北京奥运会当作中华民族的盛事办好。

  记者:高水平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蒋效愚:高水平体现在8个方面。高水平的场馆设施和竞赛组织;高水平的开闭幕式和文化活动;高水平的媒体服务和良好的舆论评价;高水平的安全保卫工作;高水平的志愿者服务;高水平的交通服务和后勤保障;高水平的城市形象以及景观;高水平的体育竞赛成绩。

  这些方面要做到高水平看似容易,但却是一件难事。就说高水平的志愿者吧,前年在北京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很多志愿者都是带着可以免费看比赛、看明星的心情来的。结果网球明星来了之后,球迷没有乱,志愿者先乱了,拉着明星要求合影,忘记了自己履行的职责。有的志愿者被安排在后勤岗位工作,看不到比赛,看不到明星,第二天就不来了,搞得组织者很被动。

  我去意大利观摩都灵冬奥会,遇见一个开车的志愿者,感觉他远远不是一个司机那么简单。他大学毕业,懂英语,对都灵的文化历史非常了解,能给你介绍都灵各处的文化古迹。他是司机、翻译、导游三合一。这样的志愿者就是高水平。

  绿色人文科技并重

  记者:“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这三大理念,具体如何实施呢?

  蒋效愚:“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高科技为基础,“绿色奥运”是无法实现的。

  “绿色奥运”理念在奥运场馆建设中主要体现在建筑节能、环境和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绿色环保建材等方面。除了使用太阳能这一清洁

能源外,奥运场馆另一个有代表性的环保举措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

  北京奥运会的奥运村,将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全面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光热系统提供热水的。此外,奥运村内的路灯照明、用电也将由太阳能产生。奥林匹克公园和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等均采用了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大大节约了用水。“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两个奥运工程项目,大量使用先进技术和环保材料。

  “人文奥运”是三大奥运理念的核心,它要求奥运筹办工作处处以人为本。具体到场馆建设,就是要注意强化人性化的设计,尽可能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广大观众感受到方便与舒适,充分体现对各类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的关怀。

  北京奥运会召开时北京正值盛夏,如果观众坐在密不透风的羽毛球馆肯定难受,如果馆内开空调又会给运动员比赛带来影响。因此,场馆设计方案就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让观众舒服,运动员也能够发挥最好的水平。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将紧接着迎来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和官员,因此在奥运村的功能设计上还得“无障碍”,而且对盲人、肢残人等都有相应的不同要求设计。

  记者:你觉得我们在筹备奥运的时候,高科技、高难度的场馆建设是最大的困难吗?

  蒋效愚:现在离奥运会还有800多天。在硬件建设方面,虽然绿色概念、环保概念、复杂的施工技术、新科技成果的应用、材料的选择等,使得我们的建设工作变得紧张,但我们肯定按期完成。

  我觉得,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将我们的市民素质整体提高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蒋效愚:例如,我们很多人现在连体育比赛都不会观看。前年北京举办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时候,网球场上掀起了足球场上的人浪,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中国观众是热情有余,但却让比赛运动员感到尴尬,也让我们的组织者十分尴尬。

  还有就是观众不管比赛是否进行当中,进了赛场就相互大声嚷嚷打招呼。外国运动员不得不举起拍子准备发球又放下来等待观众安静。去年,这方面好了一些。一方面是宣传教育起了作用,另一方面就是我们搞了不少硬性的措施。例如在场馆入场口新加一个红灯,场里准备发球和比赛时,门上的红灯就亮了。球迷就不能随便进出。等比赛结束了一局,红灯才熄灭。

  现在奥运会有几百个小项,我们的市民要学会看比赛,要懂得赛场文明,是一件难度最大的工程。赛场之外,例如遵守交通规则、随地吐痰、随地扔杂物、遵守公共秩序、使用礼貌用语等方面,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整体素质还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标准。

  赛后利用胸有成竹

  记者:北京奥运会的场馆已经开始建设。奥运会场馆的分布有没有特别规划和部署?

  蒋效愚:申办成功之后,北京市重新修正了北京市的发展规划。在奥运场馆建设上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区域”的分布格局。一个中心是一个奥林匹克中心区。三个分区,一个是西部社区,以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老山体育基地设施为主;第二个是大学区;第三个是北部的风景旅游区。

  记者:场馆修建起来了,最大的问题就是赛后利用的问题。这方面,北京市和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措施?

  蒋效愚:这个问题,北京市在场馆建设一开始就有了考虑,主要从3个方面来解决。

  第一,奥运场馆设施将同北京城市发展功能需求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布局,既考虑到城市功能,又考虑到了社区发展需求。例如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就是因为北京西部缺乏一些有分量的文化设施,所以确定在那里建设。我们有4个奥运场馆设在大学里,也是将场馆的长期利用和学校的教学、锻炼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

  第二,在场馆设计功能上,充分考虑赛后的多种需求。法国世界杯法兰西体育场的多功能利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2002年去的时候,见到里面有张在那里进行帆板比赛的照片。我开始简直不敢相信,后来场馆的管理员说,这是真的,场馆的一边有两个大的鼓风机,他们只要把中间的场地封闭并围起来注水就可以造浪进行帆板比赛了。我去的时候,那里正在进行一个《阿依达》的景观歌剧表演。草坪上面全部铺的是钢板。原来,他们使用的草可以十几天不见阳光,生命力很强。即使进行十几天的文艺表演,也不会毁坏草坪,更不用拆除、转移草坪。

  第三,在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上采用“三位一体”创新模式,以保证场馆的赛后使用问题妥善解决。以前计划体制的时候,场馆建设都是国家投资,然后交给体育部门养护,国家给补贴。现在的场馆建设是采取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标形式。业主在招标的时候不仅要具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建设能力,还必须提供30年的经营计划。中标的业主负责投资建设和之后的经营管理,并拥有30年的经营权。

  “奥运经济”引发误区

  记者:很多人都认为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花很多资金,而且有的外国市民对于自己的城市申办奥运会举行反对游行。这是怎么回事?

  蒋效愚:这是一个误解。北京开奥运会要花多少钱?有的说要4000亿人民币,也有的说280亿人民币,各种说法都有。按照国际惯例,北京奥运会花多少钱,就是北京奥组委的预算。北京奥申委在申办的时候有个预算,收入16.25亿美元,支出16.09亿美元,盈余0.16亿美元。

  人们理解的误区可能是在城市投资建设的费用上,比如场馆、市政交通、大气污染、污水处理等的投资费用。但这些费用不是奥运会的经费。场馆设施原则上由主办城市的政府来负责。

  记者:这些误区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蒋效愚:这些误解都是“奥运经济”4个字给闹的。北京现在每年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人民币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0多亿,这就是3000多亿,都可以找到奥运商机。但这些不能泛化为奥运会投资,这不是同一个概念。

  奥运商机有三张牌。一张是奥运会牌。这是直接和奥运会有关的经济。另外一张牌叫城市牌。因为有了奥运会,城市要建设,这就是另外一个商机。第三张牌是中国牌。

  北京举行奥运会,全世界的目光不但聚焦在北京,而且集中在了整个中国。于是,全国的城市都开始建设,准备接待外国来的游客,这都是商机。有的省还专门成立“抢抓奥运商机办公室”,在奥运场馆建设开始时,把全省的有关建筑材料的企业全部组织起来,到我们这边的“08办”来自荐,看看他们的产品是否适合。

  预算支出账目清晰

  记者:听说现在北京奥运会预算增加了,是吗?

  蒋效愚:是的,现在预算有了调整,因为客观形势变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2001年9月11日就出现了“9·11事件”,反恐的任务加大,反恐的预算也相应提高了;2003年出现非典,公共安全卫生的任务又加大了,这方面的预算也提高了。不过,虽然我们的支出多了,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去年5月,雅典奥运会结算共花了19.67亿欧元。按照当时的

汇率,雅典奥运会花了24亿美元左右。我们经过计算,北京奥运会的预算绝对不会超过雅典奥运会的结算。

  记者:奥组委的收入来自哪里?哪些部分的收入提高了?

  蒋效愚:奥组委的收入来源有6个部分。一是国际奥委会从2008年奥运会电视转播权出让当中的收益按照比例分给北京奥组委,大约8.4亿美元。二是国际奥委会从全球合作伙伴拿的钱,按照比例分给北京奥组委1-2亿美元。三是北京奥组委自己市场开发收入3-4亿美元。四是门票、纪念品销售,大约1亿美元。五是按照中国和国际奥委会签订的主办城市合同,规定北京市政府要给一些补贴,大概1亿美元。六是赛后剩余物资的变卖处理,应该有几千万美元。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增加,奥组委在市场开发上很成功,收入多了不少。从目前看,我们盈余1600万美元左右没有问题。

  记者:这些盈余的钱都用于什么地方呢?

  蒋效愚:申办奥运会的时候,我们作了承诺:盈余的部分,除了按照规定给国际奥委会提成一部分,我们要成立一个“国际体育友谊基金”,帮助不发达国家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兑现这个承诺。

  记者:只要涉及到钱,就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对于这么大额的资金进出,你们如何保证不出漏洞?

  蒋效愚:我们奥组委筹办工作有5条方针:开放办奥运,创新办奥运,节俭办奥运,全民办奥运和廉洁办奥运。

  廉洁办奥运的核心就是绝对不允许出现贪污受贿这些丑闻,也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在2001年12月13日成立北京奥组委时,就成立了第29届奥运会审计委员会。奥组委内部也成立了检查总务部。国家审计署从去年开始,便把北京奥运的资金使用列为审计重点,每年都进行审核。北京奥组委的财务账,最后还要由国际奥委会委托的国际审计事务师的事务所进行审计。

  票务计划年底出台

  记者: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将由张艺谋导演领衔编排,那么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将由谁来作词、作曲和演唱?

  蒋效愚:我们先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奥运歌曲,征集之后经过传唱和检验,最后确定一首主题歌。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两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北京奥运会主题歌的作词、作曲要到2008年才能确定。而谁来演唱,也要根据是什么样的歌曲来最后确定。我们总不能确定一首通俗歌曲作为主题歌,又让一名民歌选手来唱吧。

  记者:大家最关心的可能还是奥运会票务方面的进展。北京奥运会的票务大概要什么时候才能出来?

  蒋效愚:票务取决于3个因素。第一是场馆的具体位置要确定,像一排多少人,每个看台多少排都需要先确定;第二是场馆的各部分功能要确定,主席台多大,贵宾席多大,媒体区域多大,安保人数多少;第三是竞赛日程要先确定,这样才能确定哪场比赛卖多少票。

  现在,北京奥运会的比赛日程已经确定,而且国际奥委会已经批准。但我们还没有确定每天比赛的具体时间,单元竞赛日程正在编写,下半年应该可以完成。我们经过计算,今年年底可以出台票务计划。

  记者:因为现场座位数量有限,可能更多的观众还是要坐在电视机前看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方面,中国自己有没有什么优势?

  蒋效愚:在奥运转播历史上,我们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以前没有一个项目的转播权;到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们拿到了3项转播任务,包括

乒乓球、现代五项和羽毛球;北京奥运会,我们现在已经拿到了7个项目的转播任务,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现代五项、足球、篮球、排球、网球,都是中国球迷喜欢看的重点项目。

  本报记者邱江剑专题策划戴学东

  图: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邱江剑摄

  5月16日,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部分官员与专家在观看国家体育场(鸟巢)建筑模型。新华社发

  国家体育场“鸟巢”和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已具雏形。邱江剑摄

  “鸟巢”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邱江剑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