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拍片毁景岂能“无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0:13 中国环境报

  ■唐宝贤

  拍摄影视作品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甚至破坏,并非今日始。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产精神食粮,对错已无可讨论争议。已经发生的破坏行为,认真调查处理当不在话下,笔者想强调的是,处理结果甚至过程,最好公布于众。因为,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对文化生活的渴求必然导致更多的影视剧制造者出没于深山老林名川大河。公布于众的目
的,是揣摩以此引起从业人员注意,提高有关人士警觉,防患于未然。

  倡议公布于众的另一个理由是,长久以来,说起环境污染与生态保护,人们一般都与污染企业相联而忽视了某些领域,像影视制作过程中破坏环境的行为,绝不是近些年有媒体曝光才发生,而是早有发生只因人们环境意识淡薄而被忽略罢了。如今这种状况引起高官介入,应该说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引起众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应该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种进步佐证了一点:建设和谐社会,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环保工作绝不仅仅是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对台戏。抓住一个事件造势,不但为引起影视圈里的人对环保的进一步重视,也提醒其他行业有破坏环境行为尚没受到关注、处在“萌芽”期的群体的注意。中国的环境状况实在没有本钱让无知者乱折腾了。

  防患于未然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依靠法律法规。影视爱好者肯定注意到了,新播放的古装戏,在故宫等实地取景的越来越少,在真太和殿摄取的镜头就更少了;在影视制作花絮记录片里,看不到制作者在故宫里吸烟,也看不到现场杯盘狼藉。这得意于文化、特别是文物工作者先驱的呼吁,得意于影视制作者

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根本上还是得意于法律法规的健全。生态保护区、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不仅在影视制作上,其他领域也有法律法规空白点,有关方面有责任尽快填补上这项空白。

  公众将精神食粮生产者称作

文化人,向来崇敬。缘于此,文化人的行为不检点,公众的心理更难接受,指责甚或怒斥蕴涵着中国文化的底蕴,折射出公众对文化人的期待,容易理解。所以,过去、现在和将来做过或有可能再做不顾及生态环境的拍片者,应该反思一下,洁身自好,别给文化人脸上抹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