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学者:“昆山经验”对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0:44 新华网

  2006年5月17日上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与实践(昆山经验)研讨会在这里举行。

  昆山是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样板,也为全国创造了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的具体形态。昆山的实践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纷纷直接到昆山进行实地考察调查。

  研讨会上,来自中央党校、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不同的视角,对昆山全面小康社会的实践路径、方法和典型意义进行了全方位的理性“评点”,大家形成共识:昆山经验对全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他们的深刻见解,既是对昆山和江苏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践的一次总结,同时也使我们对昆山典型意义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

  中央党校课题组:昆山全面小康实践得出“三个结论”

  昆山市有没有像宣布的那样,已经率先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乡村这一级有没有达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指标,他们的实践经验对全国其他地区是不是有借鉴意义?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带领中央党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题组到昆山调研后得出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昆山已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按照中央党校在十六大后研制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对昆山和全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目标进行了衡量,昆山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的105.55%,全国水平为70.72%,昆山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列。

  第二个结论:昆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昆山市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对于这样一个发达地区的先进典型,其经验在全国有没有普遍意义?李君如的回答是肯定的。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这是昆山经验的核心之点。”李君如指出,昆山在实践中,正确地处理了发展过程面临的十大关系,即:协调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协调新农村建设与推进城镇化的关系;协调对外开放与内源发展的关系;协调与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协调老昆山人与新昆山人的关系;协调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协调民营经济与股份合作经济发展的关系;协调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协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

  昆山的示范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昆山人民以实践的权威形式证明了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小康社会的理论特别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设想是正确的。二是昆山的经验证明,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只要政策对头,是能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是昆山的经验证明,欠发达地区农村,只要用好自己的资源等基础条件,也是能够有步骤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

  第三个结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中央党校课题组研究认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昆山党委和政府的角色定位在于:他们不仅是“全面小康”的设计者,科学发展观的自觉实践者,构建和谐社会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自我革命者。昆山的实践证明,党委和政府率先垂范,不断创新思路,提高执政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昆山路径:科学指标体系起着重要的导引作用

  研讨会上,许多专家学者把目光聚焦在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的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考核体系上。他们在研究中认为,这个科学指标体系在促进市、县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江苏通过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科学引导全面小康建设实践,为全国和其他省份制定指标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样本。尤其是根据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发展特点,明确了具体的实现时间表和时序进度,每年进行测算,并负责向社会公布,这样不仅体现了政府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也体现了很好的执政智慧。

  “昆山这个典型的出现,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实施全面小康战略的结果。”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说,江苏率先制定的省级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是实事求是的,又是科学全面的。把全面小康定量化,并加强考核,既增强了各级政府的紧迫感,又对全面小康建设以正确的政策导向。江苏的这一做法,值得各地推广。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说,江苏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两个关键:一是高度重视 GDP,但不仅仅用人均GDP指标来衡量全面小康社会水平;二是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不仅仅包括经济发展指标,更为重视社会发展指标。全面小康社会指标的这两个关键性特征,对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起了关键性作用,其导引效果十分明显。到2005年底以昆山为代表的苏南地区按预定规划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创造了“新苏南模式”。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提出,昆山以创新性实践诠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既独具特色,又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路径。他由此概括为四点:一是外资内资双轮驱动,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动力;二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并举,加速推进产业升级;三是强化规模和集聚效应,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体制机制新优势。江苏的科学指标和昆山的实践,体现了宏观政策与本地实践相结合,原则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这样就使工作更扎实、更有效,也就更能取得成功。

  昆山经验对全国的示范作用和启迪意义

  昆山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在江苏,而且在全国树立了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旗帜,这是与会专家们的一致评价。

  然而,怎样认识昆山经验?昆山的实践对全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何重要的启迪意义?

  刘鹤说,一是昆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的具体形态。现在各地都在摸索,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没有一个具体的形态,昆山的成功实践,填补了这个空白。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全面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此基础上,昆山还提出了衡量实现全面小康程度的科学方法,那就是看老百姓的认可程度。

  “有人说,昆山经验不好学,不好用。当然,如果简单地照搬照套,可能就走不出一条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新路。”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坦诚直言。他认为,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学习昆山经验要特别重视三个方面,这就是要把勇于创新与求真务实结合起来;要把工作热情与冷静思考结合起来;要把狠抓中心与统筹全局结合起来。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认为,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总结提炼昆山的经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他说,昆山经验对全国至少有四点启示:

  一是利用倒逼机制,破解发展难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这几年,资源环境的制约和传统发展模式的问题日益显现,越是发达的地区所受的影响越大。昆山人把这种压力和制约看作是转型升级的动力,主动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动脑筋、下功夫。

  二是立足富民优先,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朱之鑫引经据典说,顾炎武先生是昆山人,他曾经写过《郡县论》,探讨了地方政府的责任问题,其中提到:“何谓称职?曰:土地辟,树木蕃,沟洫修,城郭固,仓廪实,学校兴,盗贼屏,戎器完,而其大者则人民乐业而已。”可见“人民乐业”是他心目中郡县政府的最大职责所在。在这方面,昆山也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如实施了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工程”。实施“五道保障”,建立以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拆迁补偿、征地补偿为主体的农村保障体系,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

  三是坚持城乡统筹,改善生态环境,摆脱“二元结构”束缚。昆山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仅为2:1左右(全国为3.22:1),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四是营造和谐氛围,体现包容胸怀,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昆山经验证明,建设和谐社会,基层政府可以有所作为。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正确处理干群、政商、劳资、新老昆山人、人与自然、发展和稳定等“六个关系”,充分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对待新昆山人的包容态度,使人印象尤为深刻。昆山市政府对外来人能够一视同仁,不搞歧视,在就业、社会保障上同等对待,并能积极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是很不容易的。 (新华日报/记者 金伟忻)

  相关链接:

  来源:新华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