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节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0:46 四川新闻网

  近期,时有诸如“酒吧越剧”和黄梅剧团开茶馆之类的消息传出,尤其是在纪念中国越剧百年期间,越剧进酒吧甚至还引发了一场“是毁还是救”的争论。开开茶馆、进进酒吧上升到毁掉抑或拯救戏曲的高度,似乎有些过火,但争论中反映出来的发展文化产业思路的歧见,无疑值得重视。

  争论的焦点在于戏曲到底需要保护,还是任其自生自灭?走进酒吧茶馆唱几折小戏
能否算作进了市场,这是戏曲的无奈还是戏曲的繁荣?各执一词的结果,普遍忽略了保护是必要的、走市场同样也是必要保护措施的道理。没有受众的文化,给予再多的支持和保护,也没有艺术的生命力。从争论中可以看出,长期推行文化事业和产业不分的模式弊端甚多。一律视文化为事业,政府负担过重的经济压力,难以大量投入,事业单位只好自我创收;视之为文化产业,则又缺少市场运作手段,政府依然是只亏不赢的投资主体。这种事业不像事业企业不像企业的状态,对文化发展十分不利。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正陆续从事业中剥离开来,一批改革试点单位在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的前提下,依靠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起适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链,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市场服务,走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不仅是文化观念上的重要突破,也是文化领域的一次社会进步。

  然而,文化产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很强的特殊产品,如何开拓市场、怎样占领市场,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对于那些吃惯了财政饭的文化部门而言,面对商海的波涛汹涌和市场的乱花迷眼,一时的困惑、慌乱和手脚无措在所难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有固守习惯思维,把文化事业与产业对立起来,畏葸于市场开拓艰难而举步不前的问题,也有只考虑产业经济指标而忽略文化应有品位,导致各种格调不高的东西充斥市场的问题;有靠大量引进国外流行文化产品赚取高额利润作为产业开发捷径的问题,也有民族文化产业创意不够、适销对路的高精尖产品不多的问题。如何定位和发展文化产业,不论是在思想观念、运行机制,还是在产业内容和经营方式等方面,许多文章才刚刚破题,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不然也不会因为

越剧进酒吧引发那么大的争议。

  发展文化产业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大功告成。文化产业,产业是主体,文化是标志,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作为产业,必须面向市场,讲求经营规模和效益;而作为文化的产业,灵魂在文化,缺少“文化”则难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只有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关节点,充分开掘文化自身的资源与潜力,才能真正以文化来引领产业的发展。

  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增强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迎合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既要立足中国社会实际,立足民族文化传统,创作与生产出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又不能复古守旧,固步自封,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传统。既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增加国外影视和出版业的版权引进;又不能无视文化入超的现实,廉价地为洋人培育文化受众,损害国家的文化安全。既要立足国内市场,找准市场定位,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又要瞄准国际市场高端,充分运用各种高新技术手段实现文化的革新创造,把体现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

知识产权的优秀文化展示给世界。既要重塑市场主体,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有效整合资源,实行规模经营,组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
竞争力
;又要完善市场体系,完善文化要素市场,逐步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优秀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总之,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立足民族文化本位,把握世界文化大势,着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集中推出更多显示中华民族文化魅力的精品力作,把一个文明古国新兴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仲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