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普通市民首次“走进”文物库房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4:40 北京晚报

  

普通市民首次“走进”文物库房2

  颇具传奇色彩的乾隆御制碑上午“落户”新首博。胡铁湘摄J125

  新首博·

  乾隆御制碑

  着“金钟罩”立竹林院

  上午11时30分左右,新首博门前广场东北角的竹林庭院又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颇具传奇色彩的“御制乾隆碑”被吊装安置在了这里。

  关于这座石碑的发现,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该碑1935年前后曾立于北京天桥十字路口西北方的“斗姆宫”内;1915至1919年间被移至先农坛;1949年育才学校进驻先农坛时,尚立于内坛东北角;1958年的“大跃进”期间,该碑被人为推倒,散放地表;之后由于“文革”期间的种种工程,碑的各个部件被陆续埋入地下。依据这些线索,2003年,寻碑工作开始启动。工作人员先是动用探测仪进行现场探测,但结果令人失望。后来,根据一位老人的回忆,初步确定了御碑的方位。2004年春节前,在先农坛内坛,北京方便食品厂院内的一间办公室地下,发现了碑身一角,此后又找到了碑帽和底座。

  据首博副馆长王武钰介绍,现在的立碑地点是经过规划部门、文物保护专家和市民集体论证的。石碑立在白云路口,南来北往的车辆和市民很容易就能看见。

  目前乾隆御制碑保存非常完好,但因为年代久远,碑体上出现了一些裂纹,不过并没有通透裂缝。为了保证碑体不受损坏,在立碑前已经对石碑进行了修复。较大的裂缝用钢筋加固,并进行了灌胶处理。为避免风雨和阳光对石碑的侵袭,今后整座石碑将用特制玻璃封罩。玻璃罩上下留有通气孔以便空气流通。据介绍,选用的玻璃不仅强度大,用锤子都砸不碎,而且还能防紫外线。

  新首博·

  乾隆御制碑

  碑身文字均为乾隆手迹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座汉白玉石碑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帽和座各有两个,一共五件。专家介绍,这块石碑总高6.7米,重40多吨,汉白玉石材保存非常完好,碑座为束腰须弥座,刻有卷草花纹,精美异常,称得上是国宝级文物。碑身上刻的是少见的乾隆正楷手书《皇都篇》、《帝都篇》,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皇都篇》和《帝都篇》均出自乾隆之手,前者是一篇序,后者是一首诗。它以优美的文笔,详尽描述了北京作为帝王之都的意义和价值。

  记者看到,碑文在描绘北京的地理位置时写道:“右拥太行左沧海,南襟河济北居庸。会通带内辽海外,云帆可转东吴”。专家认为,这块石碑最大的文物价值还在于它表达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险”和“居安思危”的治国思想。

  博物馆日·专家鉴宝

  北京玩家“淘”出唐代宝镜

  今天上午9时许,“5·18国际博物馆日”文物鉴定专场活动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拉开序幕。

  不到8时30分,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大门口就聚集了不少前来等待鉴定的人群,手里捧着他们的“宝贝”:书画、瓷器、砚台……记者注意到,排队等待鉴定的人群除了本市市民之外,还有不少外地群众。来自吉林临江市的李先生带来一块田黄石和一个双龙壶:“这是花几千元购买的,希望是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也不后悔,毕竟能通过这次鉴定增长知识。”李先生还建议专家到外地为群众“鉴宝”。

  “这个锈是做上去的。”专家在对一外表精美的观音像评点时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专家表示,文物必须具有历史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缺一不可。文物还应该反映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在鉴定过程中,一位民间收藏者带来的系列花鸟画成为瞩目的焦点。据介绍,这是晚清画家傅世榕的作品,属于真品。截至记者发稿时止,鉴定现场发现的最古老的一件文物是一面唐代金珍禽瑞兽葡萄镜。

  博物馆日·文化遗产

  六大名人“同游”清华小树林

  今年北京庆祝“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还首次走进了高校,

清华大学作为活动的分会场,昨晚就已经提前举行了一台庆祝“国际博物馆日”的晚会。

  今天上午,“共有的文明——名人与文化遗产”展览在清华园的小树林展出。展览主要以介绍名人整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爱国事迹为主,展出文化名人事迹照片近300幅。由宋庆龄故居、北京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茅盾故居、老舍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和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七家名人故居联合推出的这一展出,此后还将走进北京市多所中小学进行巡回展览。

  上午,“2006北京国际博物馆论坛”也在新首博开幕,来自美国、英国、韩国等7家境外博物馆和全国数十家博物馆的管理者,就博物馆如何服务社会等议题将展开为期两天的研讨;今天下午,“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高校青年论坛”也将在清华举行,届时,青年人将从自己的视角出发,针对“博物馆应当如何走近青少年”、“对博物馆的认识与期待”等问题展开讨论。本报记者李莉于建丁肇文实习生代丽丽J063J180J14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