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谁让矿工的肺变成了"石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5:15 东方网

  4月12日早上7时15分,53岁的煤矿工人张沛被推进北戴河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尘肺病康复中心手术室,他正等待接受“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手术”。他的肺像横切开的洋葱头一样,在医学上称为“矽结节”,俗称为“石头肺”。这已是他第二次在这间手术室接受同样的治疗了。(5月17日新华网)

  张沛算得上是不幸之中的“幸运者”了,尽管洗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痛
苦,减缓病情的发展,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病情,但真正能走进康复中心的尘肺病患者却是少之又少。据卫生部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中国尘肺病病人累计已超过60万例,且每年以上万人的速度递增,而每年死于尘肺病的患者,又是矿难和其他工伤事故的3倍还多。

  枯燥的数字,却在无情地揭露着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那就是尘肺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矿工的生命。在此,值得拷问的是,在煤炭行业效益一路飙升的同时,矿工的生命却为啥一路“枯萎”?

  当然,贫困是万恶之源。这些几十年如一日甘愿在深不见底的矿井里滚爬的矿工,无一不是因家庭贫困所致,有些甚至“胡子还没长出来就已经三期尘肺了”。其实,除了贫困这个客观原因外,还有更重要的社会因素。

  社会重视度不够。尘肺病不同于

矿难事故,它是一种慢性杀人。正如一位多年从事安全生产专业报道的记者所说,尘肺是把钝刀,杀人不见血。它不传染,不会马上威胁生命,更不会导致旅游萧条、餐馆歇业,而且“牺牲”的往往都是农民工。因而,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矿难等“红伤”非常重视,而对以尘肺病为代表的“白伤”缺乏足够的认识。

  有资料显示,我国对煤矿安全投入只占GDP比重的1%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是3.3%。

北戴河尘肺病康复中心自2004年11月成立以来,也仅收到18家企业的4000多万元捐款,这对于几十万的尘肺病人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

  矿主的唯利是图。煤炭价格的飞涨,让煤老板们一夜间富得流油。山西煤老板一次集体购买了20辆“

悍马”;在北京建国门外的SOHO现代城等高档楼盘,经常穿梭出入的便是煤老板;而去年煤老板们组织的上海购房团,其团员身家的门槛便是5000万元。可与这些煤老板奢侈挥霍截然相反的是,煤矿安全设施少得可怜,大多数私人煤矿的通风口都被当成拉煤的通道,煤矿连一台降尘必备的洒水车都没有,安全投入几乎为零。

  矿工的肺成了“石头”,这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道现实问题。那么,要破解这道难题,不仅仅需要煤老板们勇于承担起社会责任,更关键的是各级政府应真正重视这种“慢性杀人”,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陆志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