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送不走的客人不说话 救助站有苦说不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5:15 海峡网-厦门晚报

  22位无名氏长期滞留救助站

  

送不走的客人不说话救助站有苦说不出(图)

  “无名氏3号”喜欢静静地坐着看电视,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同样无法说出自己的名字。

  救助站是中转性机构,对救助对象进行救助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然而,许多无名氏长期滞留救助站,他们的身份无法确定,户籍地无法落实,姓名、年龄都无法查证,成为“送不走的客人”。

  目前已有22名“送不走的客人”,自去年七八月间就滞留在这里,无家可归、无处可送。这其中,还有11名精神病人分别在仙岳医院、南山疗养院救治。厦门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黄瑞春说,救助站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医疗费负担最重

  “无名氏1号”是一名三四十岁的男子,大小便无法自理,每天要换好多纸尿裤。“无名氏2号”是一名腿有残疾的七旬老汉,强于“无名氏1号”之处,就是你把饭替他装好,他能自己端着饭碗吃饭。这些滞留人员,基本上都属于“准精神病人”、智障人士及残疾病人或者痴呆傻的流浪儿童,年龄大的约有六七十岁,小的还不满10岁。其中有9人被送往仙岳医院治疗,两人被送往南山疗养院救治,除去生活费不算,光每月的医疗费就要花去一大笔。

  有时,被送到救助站的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虽然不是收助对象,但是,许多人将病人遗弃在救助站大门口,救助站工作人员只好先将病人送医院救治。病人病情严重,最后还是不治身亡,留下一大笔医疗费,让原本拮据的救助站更吃紧。

  查找户籍难,疾病护理难,甄别身份难,护送返乡也难,“送不走的客人”给救助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曾经有一次,救助站干脆包了一节火车车厢,将53名来自安徽的救助对象一并护送回家乡。一般来说,市救助站总有3批人员同时在外护送救助对象回乡。

  100多个长途找归宿

  市救助站总是想方设法查找一切可能的线索,将“送不走的客人”变成“可以送回家乡的客人”。有时,他们要拨打100多个长途电话,才能确定一名救助对象的户籍地和身份。

  今年2月,救助站来了一名30多岁的妇女,蓬头垢面,是一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她完全说不清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一旦发病就动手打人。救助站只好把她送到仙岳医院治疗。偶尔一次,她开口讲出了一个江西小镇的名称。工作人员记下了这个江西小镇的名称,不断地细细搜索江西省的地图,终于查到了这个镇。与当地公安部门取得联系后,对方非常惊喜:“这个人确实是我们这儿走失的,家属正在苦苦寻找,还有一个3岁的女儿也一并走失了呢,不知在不在厦门?”市救助站再与厦门市公安局联系查找,很快就查到了,这个丢失的3岁女童现正在由厦门市福利院抚养。

  原来,春节前夕,这名江西女子抱着女儿从家乡走失了,不知怎么就到了厦门,一天抱着孩子去海边沙滩上去玩。因神志不怎么清楚,她忽然把孩子放在地上就走开了,很久之后,孩子找不到妈妈哭了,热心市民拨打110报警之后,警方也始终无法查知女童的父母亲人,只好把孩子送到福利院。而这名间歇性精神病发作的女子随后也被送到了救助站。

  江西的亲人乘飞机赶来厦门,找到了走失的亲人之后,欣喜万分,还给市救助站送了锦旗。文/图 记者 张华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