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谢绝家访”防腐败是自欺欺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7:16 浙江在线

  近闻某省对领导干部作出“谢绝家访”的规定,并说这是反腐倡廉,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此,尽管说好者不少,但笔者仍存有疑虑:家访,你谢绝得了吗?

  笔者的疑虑是在观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时产生的。现在,本省电视台正在播放《延安颂》,虽说重播,收视率依然很高。剧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老一辈革命家之间那种真挚的感情,同级与同级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有事推门而入,有时甚至
连门都不敲,或谈工作,或唠家常,或举棋对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朴实和无拘无束。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家访,更不知道这种家访现在怎么就需要谢绝了呢?

  所谓“家访”,拿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串门”子。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最普通、最常见、最实际的交往。记得在住筒子楼的年代,“串门”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到我家讨棵葱,我到你家掰瓣蒜,继而张家长、李家短地唠上一会,别有一番情趣。只是,后来人们搬进了条件优越的住宅小区,“吃喝拉啥,一应俱全”,外出“串门”机率渐渐少了。如今,这种家访只能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美好的回忆。

  笔者看好家访,并不是对那些企图通过家访达到不可告人目的的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事实证明,很多权权交易正是领导干部家中完成的,家对于一些领导干部已再不是平静的港弯。但是,领导者作决策、订规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产生问题真实根源,决不能一叶遮章,自以为是,更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譬如:走路有撞死的,过河有淹死的,吃饭有咽死的,等等,要是不问青红皂白,都加以制止,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岂不四处设障,无所适从,举步为艰了吗?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干过的傻事、错事还少吗!

  事实上,家访乃人之常情,是谢绝不了的。领导干部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得有亲朋好友,就得有喜怒哀乐,无论当多大的官都不例外。俗话说,皇帝还有几个穷亲戚。何况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问题不在于是否有人家访,而在于自身抵御腐败的能力强不强。当年,南京路上好八连入污泥而不染,就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抵御“香风毒气”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实践中锤炼出来的。若是怕出事,把他们圈在营房里不让出来,我想至今也不会有“好八连、天下传”的动人佳话。所以,凡事都要正视现实,讲究实效,合乎情理,不能凭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想当然。如果,对于家访一味加以限制,甚至使用“拒绝开门”、“关闭电铃”、“派人把守”等使人啼笑皆非的方法,距来访者于千里之外,岂不掐断了领导与群众的联系,还有亲情、友情,使领导者成为不问事故孤家寡人。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难以割舍的关系,不是你想谢绝就能谢绝了的。

  反腐败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要长期、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就要有战争年代那种敢于刺刀见红的胆量和毅力、气力。仅靠谢绝家访一类的隔靴搔痒,避重就轻,拐弯抹角的虚招、庸招,试图走捷径、建奇功,是难以奏效的,也是自欺欺人。回想起来,一些单位前一段搞得那些“反腐标牌”、“反腐短信”、“反腐锦言”“反腐年信片”等廉政绣,看起来热热闹闹,却又取得多大效果?到头来,贪官还不是照出不误。“只见红旗飘,不见贪官少”,百姓的议论就是真实的评判。

  要真正反腐,就必须彻底去掉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形式主义!


作者: 孙晓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