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内蒙古“5•16”红花尔基森林大火现场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21:52 新华网

  新华网内蒙古红花尔基5月18日电(记者 柴海亮)5月18日,一场短暂却非常及时的小雪迎来了红花尔基的黎明。“烟火”弥漫了一个白天、两个夜晚的红花尔基森林,在湿润的晨曦中渐渐归入了清亮与宁静。

  这一天清晨,记者搭乘越野车从此次火灾现场的中心地带穿越而过,所见所闻,感慨万千。

  汽车出红花尔基镇南行,远望群山,绵延无边,绿意苍茫,但一进入森林却一下心生悲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又一片满目疮痍的火烧场面,厚厚的焦土可没脚踝,偶尔可见少许青烟随风而起,一棵棵被烧焦的樟子松“丑陋”地站立着,四周飘荡着呛鼻的烟熏味。失去了生命的樟子松林清冷而寂静,偶有一只幸运逃生的“飞龙”惊飞而起,倒把路人吓一大跳。

  许多樟子松远看是绿的,但走到近处才发现除了其树冠顶部是绿的之外,其他部位一片焦黄。陪同采访的武警呼伦贝尔森林支队的中尉杨志刚惋惜地说,这些樟子松都已“性命不保”。

  由于整个火场的火情已完全得到控制,与火魔战斗了一昼两夜的扑火英雄们终于得以休整。许多疲惫至极的武警森林部队官兵就地躺在野地上睡着了,以至于满怀爱心的战友给他们身下垫上棉大衣、身上盖上棉大衣,他们都不知道。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高度评价了这场扑火战斗。他说,在天气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却能以极快的速度控制火情,这个战例可列入森警指挥学校的教案。

  一方面,这场扑火战斗的胜利反映了我国武警森林部队灭火装备的现代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步。在火灾现场,记者见到了不少新“武器”,比如灭火装甲车、直升机、头盔式对讲机等。武警呼伦贝尔市森林支队副支队长敖特根夫对记者说,这些新装备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但是,部队的战斗力更主要体现在3000多名参战扑火队员的精神上。”敖特根夫说。

  李啸,是武警海拉尔森林大队一名灭火装甲车的水泵手,在这次扑火战斗中连续坚守岗位28个小时。当记者在火场见到他时,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满脸污垢,双手还有多道口子。

  “累不累?”记者问他。“不算太累!”这位即将在年底退伍的甘肃籍战士说,“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重大森林火灾的扑火战斗,虽然我的岗位很累,但我非常珍惜这次战斗。”

  武警海拉尔森林大队的战士李志强,是记者进入火场后见到的第一个人,当时他正在巡视火场。当记者遇见这个身体单薄的战士时,他已经在步行了五六公里。他说:“我多巡视一点,其他战友就可以少巡视一点,在扑火时,其他战友在分一块压缩饼干时,都要尽量照顾我,我要报答他们。”

  青山无语,忠诚自现。在火场走了一路,有忧伤,也有激动……(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