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岭南第一简”:再现2000年前南越国历史图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22:08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5月18日电(记者 赖少芬) 在“5·18广州博物馆日活动周”上,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设大屏幕演示,首次向公众披露“岭南第一简”——南越国宫署遗址木简的出土过程。

  雄踞岭南93年的南越国的兴亡,与中国历史上两个伟大人物秦始皇、汉武帝相关联。公元前203年,秦将赵陀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岭南地区近一
个世纪由赵氏南越国治理,直到公元前111年,被汉武帝所灭。

  “简”是中国古代先人最直接、最可信的文字记录,其作用相当于“史书”。2004年11月-2005年1月,100多枚木简出土于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一口古井内,这次重大发现填补了岭南地区简牍考古的空白。

  被誉为“岭南第一简”的南越木简沉睡在越王台下两千多年,终于“一鸣惊人”得以重见天日。“出土的过程真是历尽千辛万苦。”观看了出土演示过程的一位高校历史系老师感叹。

  “木简所在的井周围都是重要的南越国遗迹,井本身又是南越国宫署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将井及周围遗迹拆除。”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技术人员莫慧旋解释说:“但井内操作空间狭窄,不利木简的清理和保护,如何出土的问题曾一度难倒了考古人员。”

  莫慧旋说,经过多次论证后,专家最终确定了“保持井体原状,木简整体平移提取”的方法,将含有木简的最下一节井圈整体横向移至竖井中,用吊车运到地面,再进行木简清理作业。

  “木简埋在泥里两千多年,又经过水的浸泡,出土后已经软得像面条一样,字迹模糊不清。”负责清洗工作的技术人员谭文说,木简出土后,还面临着修复、还原这个“艰巨的工程”。

  这个“艰巨的工程”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宋少华与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指导木简的清理、清洗、脱色,随后又将木简带到了长沙简牍博物馆进行脱水。“因为最后这个工序难度最高,需要专业的仪器和设备。”谭文说。

  如今,完成清理工作的木简已经回到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正在恒温、恒湿、避光的条件下进行文字释读、编联工作。深埋地下2000多年的“木书”向今人展现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南越国政治、法律、宫廷生活的图卷。经初步考查,这批木简应是南越国王宫的纪实文书,它们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南越国宫廷生活中的各种制度,如宫室管理、职官制度、法律条文等。简文中有“陛下”、“公主”、“舍人”、“左北郎”等官职名称,其中一些属首见,为传世文献所不载,而“陛下”证实了史书中关于南越国割据一方、居国称帝的记载。

  此外,木简文字中有关于栽培、管理枣的记载,说明两千年前的广州地区盛产大枣。木简中还有捕鼠的内容,并以“得鼠”的多少作为是否“当笞”的依据,说明当时鼠害或鼠疫较为厉害。

  经过处理后,木简上原本模糊不清的文字已一一显现,简文字体多为扁横、波磔明显的成熟隶书,亦有婉转圆润、端庄凝重的篆书,其中的隶书总体风格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简、帛书文字接近,篆体字则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文字相似。

  《史记·南越传》是目前所见最早记载南越国历史的文献,全文约2400字,而这次出土的简文字数逾千,这些文字不仅早于《史记》80余年,而且是出土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王宫档案。著名考古学家麦英豪认为,对于岭南地区来说,这批木简可与殷墟的甲骨相媲美,南越国宫署遗址堪称“广州殷墟”。(完)

  相关稿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