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遇难时,父亲正帮伤员包扎伤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0:00 东南早报

  故事梗概:青年才俊,世传医家,别妻离家,赴赣抗日,不幸遇难;事隔11载,父率兄姐,重拾骸骨,葬于泉州东岳山苏厝围,并摩字刻碑于清源山。昨日,在泉州文史工作者刘先生的热心引见下,记者找到了这位抗日烈士的惟一后人,谈起那段久未人知的往事,她说——

  □早报记者林福龙

  “父亲遇难那一年,我才刚出生几个月,什么都不懂。”在中山路马坂巷内,一座古大厝的石埕旁,69岁、满头白发的苏丽玲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关于父亲的一切,都是听母亲讲的”。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学医的苏圭珍在同学的劝说下,告别妻子和几个月大的女儿,从泉州赶赴江西,参加抗日。次年,在江西永修县何家桥与日军的遭遇战中,所在部队的连长和指导员被日军飞机炸伤,“父亲在替连长和指导员包扎时,被回头的日军飞机炸死”。战争年代,战死沙场的人无数,想从中拾回亲人的骸骨,困难重重。

  11年后,苏圭珍的姐姐苏循仝,到清源山祷告,希望能找到弟弟的骸骨。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久家人就梦到一定要到江西寻找才有结果。就这样,年迈的苏麟图,带着长子、长女,一行三人,千里迢迢,赶到江西永修县。经过一番寻找,终于在当年发生激战的战壕内,找到苏圭珍的骸骨,运回泉州,葬于东岳山苏厝围。

  为此,苏麟图花重金,雇人在清源山刻下“真灵”摩崖一幅,以纪念这件事。

  “二十几年前,我就在清源山看到过这幅碑刻,当时还不敢确定,讲的就是苏麟图次子苏圭珍的故事。”文史工作者刘先生说,后来经过一番资料查找,才知道苏麟图(1873—1952)是泉州东湖水人,名锡铭,字麟图,又名鼎新,号牧海。清秀才,民国福建政法学堂毕业,地方著名律师。而苏圭珍则是苏麟图第二个儿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