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自开假罚单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0:13 新晚报

  一辆严重超载的货车,在重庆市酉阳境内被交警拦下。司机不慌不忙拿出一张“超载违章处罚决定书”,表示已接受过处罚,要求放行。警察看出了破绽:这竟是一张伪造的“处罚决定书”。记者随后调查发现,原来出售假“处罚决定书”,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产业:各条线路盖有沿途各交警支(大)队公章的处罚单都有卖,50元钱就可以买一本,然后自己给自己开一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超载、超员了。

  为什么会有人自开假罚单,还有人专门经营假罚单?很显然,这是因为“执法经济”普遍存在造成的。执法的目的,原本是维护社会秩序,但一和“经济”挂上钩,就完全变了味。“执法”变成了手段,“经济”却成了目的。比如禁止超载、超员的出发点原本是为了维护交通安全、保护交通设施,但在“执法经济”的口号下,却异化成了只要交付了罚款,就可以合法地超载、超员,完全背离了罚则初衷。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为增加罚款收入,而默许乃至鼓励各种违法现象滋生的情况,这时的“执法”已不是在维护社会秩序,根本就是在破坏社会秩序。

  在这样的“执法经济”下,被处罚对象交付的罚金,实际上已经等于交付的买路钱。罚单则相当于已经付清买路钱的收据,有了它,就算是已经处于“老大”的保护之下,可以肆无忌惮地违法了。这正是那个司机看上去颇有底气的原因。

  对许多有执法权的机构来说,“执法经济”有点像臭豆腐,闻起来很臭,吃起来却很香。比如重庆梁平县的交警们率先建起了十分抢眼的

别墅区,钱从哪儿来?从“执法经济”中来;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山西省浑源县,虽然全县的年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但县检察院居然有本事盖起造价近2000万元的豪华办公楼,这钱也是通过“执法经济”来的。

  要遏止执法经济的蔓延,除了执法人员要时刻牢记执法的目的,更有效的办法是应该把“执法”和“经济”分割开来,即罚款不能和相关执法人员的收益挂钩。这个办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关键就看有关决策者肯不肯下这个决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