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飞行员帮孙中山讨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0:37 环球时报

  1913年,为挽救共和制度,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率革命党起兵讨伐袁世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就宣告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在日本期间,孙中山一面重建革命军,一面寻求推翻袁世凯统治的新办法。当时,飞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于是孙中山决定组建航空学校,为革命军培养航空人才。孙中山发展航空的计划,得到了日本友人梅屋庄吉的大力支持,后者不但提供了大量经费,
还将日本当时最著名的飞行家坂本寿一介绍给了孙中山。1915年4月,孙中山正式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近江八日市飞行学校”。

  航空学校成立后,旅居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地的

留学生和华侨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人数达到140人。经过孙中山和坂本寿一层层筛选,最终只录取了47人。由于条件所限,学校的日本教员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发明了许多独特的训练项目,包括让学员练习骑自行车,掌握平衡和转向技巧;用汽车模拟飞机的驾驶和飞行状态等。孙中山也经常到校视察训练情况,他常常对学员们说:“飞机将是未来战争决胜的武器”,并以“航空救国”的道理激励学员们。

  1915年12月,袁世凯恢复帝制,云南的蔡锷将军首倡护国起义。由于当时袁军实力强大,孙中山和梅屋分析认为,派飞机参战最合适,一架飞机将胜过1万名士兵。于是,孙中山和梅屋等人决定把航空学校迁到中国内地,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华侨义勇团飞机队”的名义,执行作战任务。

  由于中方飞行员训练时间短,没有完全掌握飞行技能。最初的作战行动都是由几位日本飞行教官完成的。坂本等日本飞行员驾机向袁军投掷了1万张印有“快投降,否则就要投炸弹了!”字样的传单,袁军看到革命党使用了能在天上飞翔的新式武器,军中开始蔓延恐慌情绪。

  为了对袁军造成更大的威慑,飞机队还利用铁烟盒自制了“土炸弹”,从空中用手投向目标。虽然这种炸弹威力不大,但威慑作用却很明显。袁军只要一听到飞机的马达声,便四处躲藏,队伍大乱。1916年8月,坂本等人驾机配合革命军地面部队进攻济南,他们只在济南上空飞行了四五次,袁军便派出和谈代表,求和说:“只有一个请求,就是不要再派飞机投炸弹了。”战争结束后,飞机队也随之解散,坂本等人回到了日本,但这些日本友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永远留在了史册上。▲

魏启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