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营救盗矿者”是重塑人文精神的练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1:45 华夏时报

  一次惊心动魄的社会大营救,对象竟是4个盗矿者。5月15日,北京市平谷区黑水湾村4村民进入已被关闭的金矿盗采,矿内突然塌方,4人全部被困。百余军民连夜营救,42小时后,4人被救并被送往平谷区医院救治。

  盗矿是违法犯罪行为,也许出院后获救者们将因为自己的过错接受法律的严厉制裁,但是就全力营救盗矿者的行动看,俨然交出了一份优异的“人本”成绩单,值得喝彩。数
千年前,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郑重地告诫我们:“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就是说,评价一个社会道德、法律、政治制度等事物的好与坏、善与恶,决定它的尺度只能是人,而不是冷冰冰的“物”。作为人类高度集合体的社会,和谐发展是社会的最高诉求,而它的核心和评价标准必须立足于“人”。只有尊重了个人的生命、财产、自由,社会的进步价值才能凸现,如是才能赢得民众的衷心拥戴。

  回到这次看似平凡的营救工作上,纵然是普通而又触犯刑律的盗矿者们,他们也是公民,虽然应为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接受法律的惩处,但是他们的生命不应被漠视,他们的权利,也应当受到人们平等的尊重和珍视。40余小时的全力营救,百余军民齐心协力,社会的同情心与责任心齐聚在偏僻的小山村,从黑暗的矿井下重新点燃了4个奄奄一息的生命的烛光。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营救行动在照亮了普通民众生命的同时,也闪耀出了社会人文关怀的光芒。

  全力营救盗矿者,只是一次重塑“人文”精神的练兵。

和谐社会的基石,并不在于拥有多少的物质财富,而是由一连串鲜活的“事件”筑成。也许长路漫漫,但笔者仍满怀期待,类似这样的鲜活事例此起彼伏,用一连串活泼的音符奏响社会和谐的乐章。


作者: 欧阳晨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