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残疾人消费在边缘徘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2:08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郭春虹 实习生李奇真

  5月21日是全国助残日。在今年的助残日来临之前,记者在石家庄市长安区肢残人协会了解到部分残疾人的消费原生态———“票价太贵,我十年没进过电影院了。”“东购、北国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天价,我都五六年没去过大商场了。”一些身有残疾的人平淡地向记者述说着他们的消费状态。

  ■现象:“逛街、娱乐是别人的事”

  长安区肢残人协会副主任冯慧杰对记者说,肢体残疾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不能自理,这些人消费时需要家人帮助。比如看电影,坐轮椅的人要由健康的家人、朋友陪同才能成行,去饭店吃饭、逛街都是如此,这样,一个残疾人的消费需求就至少要扯上一个健康人的精力、金钱。腰椎有残疾的张先生说:“最近一次去看电影是13年前没有致残时。”

  腿脚不太利索的王先生感慨地说,娱乐生活对自己而言太不现实。“如果两三个肢体残疾的人一起走进娱乐场所,会立刻引起无数人关注,那种‘好奇’、惊异甚至是侧目让人哪里还有心思娱乐。”王先生说。

  残疾人冯慧杰多年前在作业中被高压电电击失去双手,他说,自己在商场试衣,肯定很多人会躲,再说试衣间太小,容不下家人在内帮忙。而多数商场都没有残疾人专用厕所。

  据了解,很多残疾人都由家里人代买衣服、鞋子,也经常买得不合适,得反复退换。

  ■深入:什么影响了残疾人的正常消费?

  贫困状态挡住消费。据市残联组织联络部白主任介绍,目前全市有残疾人38万人,这是1994年国家统计的结果,去年开始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入户调查今年即将出最新结果,很可能全市会突破5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占了相当比例。据她说,残疾严重者,靠家人照顾,没有收入,维持生活就很不易,一些平常消费对他们来说都属奢侈。

  必需品价高,收费项目少减免。残疾人必需的辅助性工具,如假肢、助听器、轮椅等,均价格不菲。目前在石家庄市场上,一只假腿最低也在2000元以上,价格高的则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这种高价位必需品让残疾人首先考虑“身体”,然后才能顾及其他。

  社会上的一些收费项目,不少都没有对残疾人实行免票或半价。

  有需求少市场。有能力消费的残疾人也并不快乐。一位收入颇高的残疾人曾向残疾人热线反映:自己想学开车,没有驾校接纳,想买汽车,没有厂家愿意按他的情况改装。

  ■希望:给残疾人更多社会关怀

  据冯惠杰说,他的一位残疾朋友在美国一家公园参观时,买了门票要进园,售票员追上来道歉说,卖票时没发现他是残疾人,公园对残疾人免票。冯惠杰感慨地说,希望我们的城市也能给残疾人这样的关怀,能让他们与正常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