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天津一汽夏利“浴火重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3:04 中国青年报 | |
新华社记者 孙洪磊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坚持自主创新,在整车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实现了5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一改过去“仰人鼻息”的技术依赖历史,探索着国产汽车品牌通过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之路。 作为中国第一款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夏利曾经创造了经济型轿车的多个第一。上个世纪80年代末,夏利市场销售状况很乐观,国内也没有什么竞争对手。 但到了2000年前后,我国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轿车市场消费结构开始转型,而这时的夏利产品严重老化,对市场变化准备不足,企业陷入了发展的低谷。2001年至2002年,夏利产销受阻,现金流枯竭,220名技术骨干失望而去,亏损额达7.9亿元。 2002年6月,一汽集团和天汽集团进行了联合重组,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一汽夏利公司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迅速扭亏为盈,夏利迎来了浴火重生的良机。 一汽集团明确将天津一汽夏利定位为经济型轿车基地,并植入一汽管理模式,输入研发技术,派入管理人员,使夏利经济型轿车的自主研发进入了快速产出阶段。1986年,夏利引进的仅是一款两厢1.0升轿车,从2003年开始,天津一汽夏利连续推出了局部改型A系列轿车及换型设计的B系列(夏利N3)轿车,目前已形成两大系列包括两厢、三厢、1.0升、1.1升、1.3升、1.4升、两用燃料等32个品种。 在天津一汽夏利装配一车间,记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流水线上的车身通过“升举站”要等待17秒,成了提高产能的瓶颈。改变吊载具程序、购买设备如果让外面的设计公司来做的话,将耗时3个多月,花费60万元。2005年3月,车间利用自身力量组织技术攻关,仅用1个月的时间,花了很少的费用就使车身的等待时间缩短到13秒,新增日生产能力60辆。 天津一汽夏利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张群告诉记者,这样的例子在夏利还有很多。 目前,天津一汽夏利实现了从设计、试制、试验到投产的全过程自主,形成了支撑经济型轿车可持续发展的自主研发能力。企业实现经营良性发展后,带动了一大批中小配套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对企业所在地区及周边的辐射效应显著增强。仅在天津就有100多家中小企业给夏利做汽车配套业务,上下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达十余万人。 技术创新给天津一汽夏利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而管理创新则让这家老国企面目一新。在管理机制上,建立财务、采购、废旧物资处理、项目管理四方面集中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在用人机制上,采取全员竞聘,对核心人才实行“绿色通道”。在分配机制上,实行岗位贡献工资制,严格绩效考核,合理拉开收入档次。几年里,夏利的财务费用降低了26%,管理费用降低了48%;年销售量从8.6万辆上升到2005年的20万辆,并获得单一品牌销量、自主品牌销量、经济型轿车销量三个全国第一,员工收入翻了一番,上缴税金9.7亿元。 “十一五”期间,天津一汽夏利将陆续推出10款新车,到2010年实现产销40万辆,在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百万辆”和天津市“建设百万辆汽车基地”中担起重任。 据新华社天津5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