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陪嫁青竹误做晾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5:28 今日早报

  陪嫁青竹误做晾竿

  义乌婚嫁吉祥物被毁引出我省首例民俗纠纷

  □通讯员 陈国亮 本报记者 王增军

  东阳姑娘远嫁义乌,根据当地风俗带了两根连根青竹当嫁妆。没想到,义乌附近一户人家把青竹拿回家当了晾衣竿。两家关于“青竹嫁妆”的纠纷怎么理也理不清,就连社区也没办法。义乌江南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昨天建议他们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场特殊的纠纷。

  事件缘起

  嫁妆青竹做了衣架

  10天前,是东阳姑娘田萍出嫁的日子,接送嫁妆有10辆车。按东阳习俗,田父找了两根连根青竹,用红布、红灯笼、红绳连成一对,作为吉祥物一并送过来。

  到了

义乌,因毛竹太长,没办法拿进房间,新郎亲戚把它们临时靠在房外墙上,装饰物也都没去掉。

  第二天一早,居民赵清发现了这对毛竹。“当时有个清洁工说这个竹子不要了。”赵清回忆说,“我还特地再问了一次,他还是说不要了。”

  62岁的赵清把两根竹子捡回家,扯下装饰物,砍掉其中一根不符合晾衣竿形状的青竹。

  这头,田家亲戚发现青竹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成了赵家的晾衣竿。

  一波三折谈不拢赔偿

  当天下午,社区居委会找双方调解,赵清也答应给适当赔偿。田萍提出,要将整个婚礼、

新娘接送仪式等重办一次,所需的10万元由赵清出。

  经居委会劝说,田萍从10万元降到7万元,最后降到1.5万元。而赵清答应承担7000元。这时,双方所提的条件已经比较接近。

  可到后来,田萍的亲戚又将数目提到2.8万元,他们的理由是重新接送新娘需要这么多钱。

  5月10日中午,居委会又把双方请来一起吃中饭,继续调解。谁知,赵清丈夫一句话又惹怒了田家,调解被迫中止。

  两天后,社区居委会又进行了一次调解,情况却越来越糟。田萍一方又一次提高赔偿数,而赵清连7000元也不肯出了。

  专家建议

  继承传统但不鼓励迷信

  浙元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轶群分析说,如果真打官司,新人一方最多只能得到两根毛竹的钱或稍微高出一点的补偿。“毛竹没了就会影响幸福,这是迷信说法,法律不会给予支持。而且青竹不同结婚照等物,很难说是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物品,法院不一定就会支持新人的说法。精神损失费更不可能,毕竟这事没造成人身损害。”

  昨天下午,金华民俗学者梁兴平对记者说,目前农村越来越富裕,对婚姻仪式等民俗也比较看重,对于继承传统来说是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鼓励一些有迷信性质的事情。

  对于“青竹事件”的当事双方,梁兴平建议还是要坐下好好谈,最好不是简单用钱解决,最后把好事变成了坏事。

  (文中双方当事人系化名)

  各方说法

  新人:这个彩头无法用钱算

  田家人告诉记者,这对竹子按风俗要在新郎家放3天,再连根栽到山上,象征以后家庭生活美满。“婚嫁风俗理应得到尊重,这无法用金钱衡量。”

  新郎倌说,事情发生后,也是对方先提出来要赔偿的。“因为这事,我生意都耽误了好几天,老婆还说没脸回娘家了。赵老太一天一个想法。现在我一分钱也不想要了,只想让她们把我老婆的这个彩头找回来。“

  赵清:不懂民俗实在冤

  赵清说,事发后,她就向田萍家当面赔礼道歉。“我不是故意的,我以前一直在外地工作,不懂这些风俗,”赵清说,“所以我再三问清洁工这竹子要不要的。”

  但田萍表示,他们一开始根本没听到道歉,而且那个清洁工是在与别人随便聊聊时,赵清在边上听到的。

  市民: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几天,“竹子风波”在义乌坊间及论坛上传得沸沸扬扬。有的市民支持新人一方讨说法,绝大部分市民也劝田萍等人要“更新观念,得饶人处且饶人。”

  网友“义乌蜗牛”说:虽然这是一种传统,但幸福并不因为毛竹被砍就没了。

  市民陈先生说,这需要双方体谅,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不要闹情绪,更不能利用这个事敲诈。

  也有网友在稠州论坛发帖说,社区调解不该支持赔偿,否则会让一些不良风气蔓延。

  记者昨天从居委会了解到,他们已将事情的有关材料送到江东街道办事处。“我们建议双方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社区范主任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