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只电话,20万元没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5:28 今日早报

  □通讯员 姜恒 本报驻宁波记者 郑巍

  早报讯 宁波人陈女士做梦也想不到,仅用电话查了一下银行卡账目,20万元巨款就没了。

  偷钱的是两个福建人,5月16日,鄞州警方侦破这起国内罕见的银行卡盗窃案。

  电话银行查账查走20万元

  早在两个月前,骗子就给陈女士下了套。

  当时,陈女士突然接到一个自称厦门“客商”的电话,说有一批便宜的塑料粒子要出手。5月9日,“客商”称他们已到宁波,要陈女士到客运中心附近的一家宾馆去。

  虽然素昧平生,但对方提出的价格实在诱人,陈女士经不住诱惑去了。双方达成协议,20吨塑料粒子20万元成交。

  这时,“客商”提出,如果货发过来,陈女士没钱,风险太大,要看一下她的银行账户。

  陈女士拿出随身携带的活期存折,上面有头一天刚存入的20万元。

  可“客商”还不放心,说如果用

银行卡取了钱,存折上并不能反映,要陈女士把银行卡拿出来通过电话查一下。

  于是陈女士通过宾馆电话,打了银行热线。两位“客商”听到账户信息后,答应3天后到货。

  不料第二天,陈女士发现账户里的20万元没了。

  谈下一笔“生意”时被抓

  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可几乎没有一点线索。陈女士回忆起一个细节:洽谈业务时,对方通过宾馆收过一份传真。

  宾馆小姐说,当时因为第一份传真很不清楚,她们便扔进了废纸篓,将重新传来的一份送到“客商”手中。

  正是这份被扔进废纸篓的传真,成了突破口。

  民警发现,这份传真发自

扬州一家塑料企业,警方立即赶赴扬州,将正在谈生意的“客商”福建人易某、刘某一举抓获。

  巨款是这样不翼而飞的

  20万元是怎样不翼而飞的呢?嫌疑人交代,他们先上网找到陈女士的联系方式,然后抛出诱饵。

  然后他们赶到宁波,在宾馆客房的电话线上安装了一个仪器,通过这个仪器,他们在陈女士电话查询银行账户时,盗取了银行卡密码。

  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台拳头般大小的“刷卡器”,趁陈女士不注意,悄悄把银行卡“刷”了一下。等陈女士走后,再将他们准备好的废银行卡再“刷”一下,这张废卡便和陈女士的那张银行卡一模一样。

  易某、刘某还有没其他同伙?在陈女士之前,有没其他受害者?这种高智商的犯罪招数又是从哪里学会的?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