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校担心拖后腿 八成康复聋童难进小学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5:3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学校担心拖后腿 八成康复聋童难进小学门
“爸爸,我什么时候能去上学啊?”7岁的帆帆问。

  5月18日,十几名听障儿童来到英协外语小学参观,他们都是郑州市康园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孩子,帆帆就是其中的一个。看着小学里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孩子正在上英语课、机器人课,帆帆再次向爸爸提起上学的事。

  对此,帆帆的爸爸张先生一脸无奈。“一直找不到一个同意接收孩子的小学。”张先生说,“现在我简直无法面对孩子。”

  学校担心听障儿童影响成绩

  康园是一所专门接受听障儿童,并对他们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特殊教育幼儿园。今年秋季帆帆就要从康园毕业了,经过在这所幼儿园两年左右的训练,帆帆已经通过了康复测试,带上助听器就能和正常人交流了。

  从今年年初开始,张先生一家就开始为帆帆上小学一事而忙碌。他们想让孩子上普通小学,帮助帆帆尽快融入社会,然而,没有学校愿意接收帆帆。

  “虽然经过了语言训练,这些孩子必须一直带着助听器,他们与人交流起来还比较费力。”金水区某小学校长说。学校确实担心帆帆会影响班级整体成绩,想入学也可以,但条件是不在学籍。

  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好向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求助,请工作人员出面协调。

  进入正常小学者不足两成

  “我们已经多次做过这种协调了。”康复部负责人张玉梅说。每年秋季入学前,康复部都会接到求助,帮家长向教育部门和学校做工作。

  据介绍,作为目前专门接收残障儿童的学校,郑州市盲聋哑学校虽然开设有聋童班,但该班以手语教学为主,孩子很容易退回到依赖手语进行交流的水平,幼儿时期接受的语言康复训练就成了“白费力气”,所以家长一般都希望孩子进入正常小学就读。

  根据康复部统计,现在郑州市14岁以下的聋童和少年约有2000人,以每年200人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康复后的孩子进入正常小学读书的比例为18%。

  “其中,小学不愿意接收是个重要原因,当然也存在着年龄、家庭条件等原因。”张玉梅说。

  听障儿童需要更多关爱

  据悉,2001年开始实施的《郑州市聋儿早期干预及后续教育工作实施办法》规定,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标准,基本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聋儿,可以就近到普通小学、中学随班就读,各中小学不得拒收。

  郑州市教育界工作人员表示,发现拒收情况,家长可以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举报。

  目前,康园工作人员正在酝酿和正常小学建立“联动机制”,即和正常小学开展合作,孩子们进入小学就读后,课余时间康园工作人员可以运用专业方式,继续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并辅导孩子们学习,跟上功课。

  “康园将免费为孩子们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康园工作人员孙喜平说,“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小学加入进来,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9

  □本报记者柯杨实习生王冠星

  实习生王冠星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