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国作曲家用中国传统乐器和旋律创作 “中乐西用”提升国乐影响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5:34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民族音乐走出去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更需要民族音乐家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挑战并打破现有的西化演出模式。

  日前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启动的“反向音乐比赛”史无前例地要求外国作曲家用中国传统乐器和旋律进行创作。主办者称“中乐西用”力图改变中国音乐界的“崇洋”心理,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

  该项比赛的发起人、旅法作曲家陈其钢说,所谓“反向音乐比赛”,就是在中国本土举办国际作曲比赛,参赛的作曲家仅限于西方人。中方组织者为入选的外国作曲家免费提供到中国采风和了解中国乐器性能的机会,这些西方作曲家在限定的中国民歌或中国传统旋律中选择写作素材。作品必须是为一件或多件中国民族乐器与交响乐团而作,决赛以现场作品演奏的形式进行。

  本次比赛由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出资,委托8位法国音乐界卓有成就的作曲家进行创作。比赛不设专家评委会,一切名次均由电视、广播和现场观众投票决定。获奖者不仅将获得高额奖金,前三名作品还将有机会登台法国国家广播电台的大型音乐节。

  一百多年来,中国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是“以西为纲”,以西方人确立的音乐理论和游戏规则为基本标准。大批当代中国音乐家“西学中用”、中国民族乐队形式西化等现象都印证了这一不争事实。

  陈其钢指出,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大批中国音乐家在各种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但是这种表象上的“辉煌”仍不能掩饰中国音乐家在按西方游戏规则行事的本质。“我们的小提琴家、钢琴家演奏得再棒,声乐家唱得再好,也不过是照着人家的谱子,学着人家的样子,在西方文化圈子里打个小转转。即便是在最高级别的国际赛事上夺冠,也不过是一个西方文化的优秀追随者。”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文艺界开始思考如何展示自身主流文化。正如赞同并支持本次比赛的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所说,中国正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对外文化交流政策,展示中华文化的实力与魅力。

  陈其钢认为:“民族音乐走出去不仅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更需要民族音乐家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挑战并打破现有的西化演出模式。”

  为此次比赛给予大力支持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有关负责人指出,在中国对外交流的前沿城市上海举办该项比赛,不仅可以提高中国人对民族音乐的关注,提升中国音乐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作曲家开阔思路,使他们通过欣赏西方作曲家的作品找到发展民族音乐的助力。

  据悉,“反向音乐比赛”今后将每年举办一次。除法国外,北欧一些国家相关机构已表示要参与并支持该项赛事。⑥2

  □吴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