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感李外长“我们永远是祖国的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00 光明网
陆志坚

  昨天上午,北京市270多名小学生走进外交部,走进新闻发布大厅,和外交部发言人面对面论外交聊国事。李肇星外长在亲切接见这群孩子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年龄不管多大,在祖国面前,他永远是个孩子。”(5月13日人民网)

  “永远是祖国的孩子”,这是从内心深处流露出的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对祖国的执着和情愫。而正因为有了这种对祖国母亲的丰厚情感,一个人才能处处以祖国为重,以人
民利益为重,殚精竭虑,无怨无悔。

  可以说,作为一名享誉全球、叱姹风云的外交部长,对“祖国”二字更有着特殊的情感和不同一般的感受。在处理令人棘手的国际事务中、在事关中华民族利益的原则问题上,祖国既是解决国际外交最强有力的保障,也是神圣不可玷污的字眼。因而,李外长从1970年被派驻非洲工作时至今,他在外交事业上整整走了33个春秋,始终情倾祖国。正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建超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专访时所说:“我觉得他以满腔的热忱和对祖国的这种热爱,来从事他所从事的工作。”

  记得今年3月22日,李外长在参观

人民网时,就曾语重深长地说,要爱国,要务实,要想着人民。他还激情满怀地题下了“祖国永恒,人民为本”。短短的八个字,其对祖国、对人民的赤子情怀便展露得淋漓尽致、丰厚透澈。也正缘于有了对祖国的这种爱、这份情,李外长才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显示出了他不卑不亢、出类拔萃、敏锐机智的外交才能,不断拓展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空间。

  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深情地抒发自己对祖国的感情:“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基于此,他对祖国无限忠诚和热爱,尽管自己的人生仕途三起三落,却始终未改其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之爱,改革开放、香港回归,无不凝聚着他的心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全国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永远是祖国的孩子”,就是要做到不管身处何地、地位尊卑、财富多寡,血脉不变、身份不变,“位卑未敢忘忧国”,赤胆忠心,矢志不移;就是要明晰责任,履行职责,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从本职岗位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