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母亲节我们如何表达孝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00 光明网
荆人(湖北职员)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精明的商家纷纷不遗余力地打起“母亲”牌,在黄金周之后,又掀起火热的“亲情经济”:如在北京,母亲节优惠广告林立街头,时装、化妆品等女性用品,以及各种鲜花、礼品,成为亲情促销锁定的热点。

  也许,借市场之手为母亲节营造一个热闹的经济氛围是有意义的,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为母亲选购一款寄托了浓厚亲情的精致礼品也是恰当的。不过,认可上述“亲情经济”
之余,在这样一个感念母爱、回馈母恩的日子里,除了购物赠礼,对于母亲,我们还应如何表达身为人子的孝思?

  最近,一项“母亲幸福感”调查显示,虽然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妈妈认为做母亲是“幸福的”,其中,一两岁孩子的妈妈感觉“非常幸福”的最多,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母亲幸福感逐渐下降。而另有调查显示,收入越高者与父母见面越难,相应尽孝的时间越少——从中不难看出,对母亲幸福的亏欠,成年的子女其实更多,而要弥补这种亏欠,并不是一个经济收入就能简单决定的事情。

  其实,虽然就节日形式而言,和圣诞节、

情人节一样,母亲节也是一个舶来的洋节,洋节过得洋气、物质一点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从“母亲节”的人伦情感价值核心——孝敬来看,我们又完全有理由说,为母亲而过节,感念、反哺至亲至纯的母爱,恰恰是非常契合我们最深厚的传统道德伦理的。所谓“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经》)。因此,要过好母亲节、让母亲感觉更多幸福,进而从中发挥“厚人伦、美教化”的价值功能。

  当然,从人类繁衍传承的角度看,对长辈的物质回馈、赡养,肯定是“孝”必不可少的方面,但如果仅止与此,显然又是不符合孝道的内在意旨,这正如孔子所说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而《礼记》也强调,“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可见,如果不能在“孝”中镶嵌、灌注对父母丰厚、油然的敬爱之心、尊崇之情,只在“能养”上做文章,那么这种“孝”至少是不完全的,更无法成为一个人“立身行道”的伦理根基。

  基于这种理解,我想,为母亲过节,与其多上街,不如多回家;与其多购物,不如多用心。比如,尽可能分出时间来陪护日渐苍老的母亲,让她们的老境少些空巢之下的寂寞以及因为我们而生的牵挂忧心,而能多享受一些家人欢聚、嘘寒问暖中的天伦之乐、人生慰藉。如此,较之亲情经济,潜移默化、点滴细琐濡染、融会的人子之爱,无疑才能让母亲最大程度地感到基于生命哺育、人生依恋的幸福。

  无疑,在今天这样一个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个人主体独立意识不断增长的时代,传递孝思、体现孝道的具体方式、规范,与传统已不可同日而语,如“父母在,不远游”、“昏定晨省”等观念和做法,就不可能也不应再照搬照抄了。但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只要我们的生命血肉还来自于父母的养育,只要“我从哪里来,到何处去?”这样的终极追寻还是牵系我们人生伦理、生命情感的缰绳,那么不管走多远,“天之经,地之义”的孝敬,就是必须倍加守护的价值底线。“我爱你,妈妈”的生命眷顾,就会生生不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