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业实践 缩短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06 浙江日报

  中考失利让徐寒鹏只能到乡下的一所普通高中就读,整个三年都差点被荒废了。1999年,刚刚考完了高中会考,徐寒鹏就从老家仙居跑到上海,给在那里开小饭店的姐姐打下手。他说他不想再念书了,只想出来看看。

  为了照顾店里的生意,徐寒鹏每天凌晨两三点钟起来,忙到中午12点,然后去睡觉。这样日夜颠倒的日子过了半年,他有些感悟,决心回去考大学。

  等到跨进浙江工业大学的校门,已经是2002年的事了。高复的历程,让徐寒鹏比同班同学普遍要大两三岁。他说舍不得再浪费时间了,主动逼迫自己学习。大学前两年,课外时间去教室自修几乎成为他每天必做的功课,因为这样,他的专业知识基础打得还算扎实,总排名位于全班第7。

  读大学的这几年,徐寒鹏家里并不宽裕。他的父亲早年经营木材生意,后因年纪大歇手不干了,母亲是个普通农妇。徐寒鹏明白,在一年比一年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他身上没有名校的光环,专业成绩排名也并非十分前列,几乎没有什么可值得吹嘘的优势。

  从一进校门,他也像很多同学一样,到了假期就找地方去实习,每回实习都会有一些书本之外的收获。一年级的时候,他去了仙居某工艺品公司财务部工作,一个月的实战,让他在实际操作层面了解了很多,小到开具一张增值税发票,也让他真正有了感性的认识。后来,《仙居工艺品行业的财务监管》成了徐寒鹏

毕业论文的素材,他觉得这更贴近实际,有他实践的知识和体会。

  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他所在的大学的一贯传统,抱着要想成为“全国知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想法,浙江工业大学在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强调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近年来,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使毕业生就业率走在全省高校前列。

  实习最终给徐寒鹏带来工作机会,他毕业实习所在的省商业集团下属的一家公司,就曾向他发出过加盟的邀请。

  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介绍,浙工大一直以来推行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无缝接轨”。许多学院联合知名企业建立了“第二课堂”,聘任企业骨干作为学院兼职教师,组织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实习双向选择交流会。“第二课堂”是在原有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有益延伸,不仅是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适应期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提升知名度、选拔优秀人才的有效手段。

  但让徐寒鹏不太理解的是,有些时候,实践经历也会成为求职时的阻碍,比如某公司就因为他曾经打工半年的经历而拒绝他。专家分析,在某些企业的招聘中,经验倒并不是绝对的参考因素。他们会认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可塑性强,将来能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

  “必要时隐藏经验,但不能没有经验”,这就是徐寒鹏的“经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