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族想像力的翅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1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至少有三四十种专业科幻刊物和报纸,一百七八十种科普期刊,每年都有数百篇原创的科普科幻作品问世。然而,如今辉煌盛景不再,在过去的20多年间,科普刊物锐减,目前仅剩一家《科幻世界》,成13亿国民的一根独苗。在力倡科技原创和自主创新民族精神的时下,这岂止是尴尬,应该说是我们共同的悲哀。

  国家科技部负责人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
科技腾飞的两翼”,缺一不可。事实是,先有科学的幻想,科学的灵感,科学的思维,才有了科学的创新和创造——这是为世界科学发展史所证明的一条成功路径。正因为如此,到2004年,美国拥有148种专发科幻小说的期刊,并且有400多所大学开设有科幻课。当代美国之所以拥有如此强大的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因有着同样强大的科幻小说。在许多领域,科幻小说甚至担当了美国科技的侦察兵、预警机、先头部队,美国科技紧紧地跟在美国科幻的后面,将一个个科幻美梦成真。

  然而,泱泱华夏,却没有科幻科普报刊的生存空间。如果不是《科幻世界》独立撑持,一枝独秀,中国科幻早已成了灭绝的“

恐龙”。何以至此?科普作家魏雅华分析说,科幻小说的衰败,首先缘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有关科幻小说姓“科”姓“文”之争。结果,科幻小说被认为姓“文”。然而,尽管中国的纯文学刊物因“小说”二字“收留”了科幻小说,但科幻小说在文学这个大家庭里却像个螟蛉子。同时,中国的科普、科技类报刊和出版社,视科幻小说为异端——出版管理机关多次发文,将科幻小说扫地出门,于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失去了一大半阵地。结果,科幻小说就成了无家可归无人眷顾的弃儿。

  其次,我国长期以来面向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的激励机制几乎是空白,各级政府的科技奖励对象范围中都没有科普的位置,科普被打入了另册。科普刊物和创作不仅得不到应有的财力扶持和休养生息,以至于维持生存都十分困难。而科幻阵地不断萎缩最终弃守,导致中国所有的科幻作家都是业余的,中国没有一个专业科幻作家。

  再次,我国民众的阅读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产生了不应有的偏离。专家分析认为,美国的孩子崇尚科学。在美国,阿西莫夫、弗雷德里克这些科幻小说作家妇孺皆知,孩子们心中的圣地是硅谷、北极、金星、

火星、银河系、黑洞。中国的孩子崇尚武侠,孩子们心中的圣地是少林寺、武当山。虽然二者都充满了想像力,充满了对超自然力量的渴望和崇拜,但
武侠小说
更倾向于对宗教的依附,倾向于侠义精神,而科幻小说更多的是对科学的依赖,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对探险探索的崇尚,其欣赏趣味、审美意识、创新理念和价值取向的高下、优劣,不言自明。

  前不久,7部科普著作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从而打破了科普著作无缘国家科技奖的历史。既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也是科普创作繁荣的号角。我们期待着科学家、科普作家摆脱名利诱惑和各种禁锢,走向自由想像和新奇创造的境界,在国家的激励扶持下,通过科普科幻报刊和创作的繁荣,从而唤起全民族对复兴中国科幻的热情,激发炎黄子孙好奇、想像、创新、创造的无穷活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