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地比较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1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提要>我省太和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出现过推销员、专业市场、原始积累等“农商经济”,与浙江温州的民营经济相比时间并不晚,规模也不小,但时至今天两地发展差距巨大。以此为例探讨传统农业区政府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工业化进程中有所作为,有着重要意义。

  ;上世纪80年代之初,我省太和县出现了一批跑单帮的农民推销员,不久即发展壮大
到10万农民勇闯市场,并造就出一批专业化市场,形成独具特色的“农商经济”,曾被誉为农村发展经济的“第三条道路”。太和的农民推销员,专业市场兴起之早和规模之大,以及原始积累,在早期都与浙江温州不相上下,但后来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却出现巨大的反差。那么,原因何在呢?

  首先,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专业市场仅仅是同类简单生产者和交易者空间上的聚集而使规模扩大,缺乏分工

竞争力,难以进一步做强做大。如太和县的绳网无论是其生产还是交易,几乎每个生产经营者都是从购置原料到生产加工再到出售,包揽全过程,所谓的专业市场是由无数个这样雷同者的简单叠加,甚至生产者之间也缺乏沟通联系,流通者之间也无行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在这样一种模式下,要想提高生产力,便捷信息的交流,革新生产经营技术是非常困难的,交易成本也因缺乏社会化的服务而难以降低。这与浙江相比显然存在差距。在浙江,一个徽单、标牌生产就可划分为溶铝、轧铝、写字、刻模、晒板、打锤、镀黄、点染、穿别针等十多道工序。诸暨大塘的袜子生产也细分到12个环节。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如此之高,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简单易学,进而使生产学习成本降低到最低点。而专业化又推动着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结果又使交易成本降低。而太和县的生产、交易方式依靠的仅仅是低价的劳动力,一旦人力成本优势被外界某些方面的有利条件消除,就会感到生存危机。如近年绳网生产遭到山东临沂低价的竞争冲击,就出现了危机。

  其次,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乏力。如人发、马尾市场,20多年来仅仅是作为原料供给地,最终的消费市场被外省和外国企业控制,获得的利润有限。而温州则不同,专业市场虽然也是起步于国内市场,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形成一批品牌产品。如

打火机进入北美、欧盟,皮鞋进入俄罗斯及欧洲一些国家等。此外,太和县的人发加工始终停留在简单的梳理、分类等粗加工阶段,距最终产品还有多道工序,主要是对染色等关键技术还不能掌握。技术创新不足,市场的繁荣只能是量的增加,而无质的变化。

  其三,未能形成活跃的民间

资本市场。资本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农村,活跃发达的资本市场只能依赖于民间资本和民营经济参与的金融机构。太和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自发出现了民间融集资,但由于缺乏正规的监管,很难从制度上确保这种融资方式不出问题,反过来又使资本市场更加混乱。相比之下,温州民营金融机构发育较为成熟,信用机制较为完善,民间融资十分活跃。

  其四,经营理念上的差别。求大利而轻小利无可厚非,这在商品紧缺时对工商业兴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旦进入买方市场微利时代,创业热情就会受挫。太和县推销员获利比较丰厚,早期的医药推销利润更为可观。推销员虽然辛苦,但与办工业企业相比,不仅收入来得快,风险小,而且具有隐蔽性。经营商业流通有如此之多的好处,对从事工业生产只能获得蝇头小利当然就不屑一顾。而温州人则奉行“不以小利而不为”的经营理念,生产经营中的利润可以精确到分厘,其经营细致、竞争力之强,可以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太和与温州的比较,我们可以探讨传统农业区政府如何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工业化进程中有所作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变型阶段,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从这方面来看,值得总结的有:

  (一)选准改革的着力点和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太和干群与温州人一样,也不乏敢为天下先的传统和改革勇气,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倡导和支持也比较早,对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识也比较强,但却没有像温州那样取得明显的效果,重要原因是改革的方式方法和改革重点有待商榷。如金融体制改革,温州1984年在苍南县进行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改革,1986年又在鹿城进行城市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逐步引入民间资本,一步步推进改革,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最终在1989年成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搞活了当地的资本市场。而太和一开始就支持发展以纯粹的民间金融组织为主的资本市场,完全撇开原有的国有、合作金融机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此后活跃有序的民间资本市场一直未能在太和形成,而这恰恰应是农村改革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政府只有定好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正确指导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太和与温州一样,在推销员和专业市场成长过程中都曾成为国家市场治理与整顿的重点,但结果却大为不同。如温州的伪劣产品一度成为全国众矢之的,温州人善于举一反三,变坏事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仅认真加以治理,而且在1994年提出了以质量立市的目标,1998年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促进工业升级,培育出一批名牌,在保住了国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太和上世纪90年代也出现过医药市场秩序混乱的情况,当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整顿治理效果明显。但仅此而已,并未利用这一契机推广到所有专业市场的治理和提升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有限,以后类似情况在其它行业仍有发生,成为当地市场滑坡的原因之一。又如推进社会化专业化,对一些单个企业所无力解决的约束工业发展的科技瓶颈,政府作为得不够。

  (三)传统农区在发展战略上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工业化,要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事实表明,如果工业立县富民的理念不坚定,就会失去发展机遇。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太和县有一大批农民推销员和专业市场,但却未能引导其进入工业领域以促进工业化进程。政府在这方面应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对于传统农区来说,树立并实施工业强县理念极其重要,在现阶段,农业与工业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而不是此长彼消的对立关系。

  由上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传统农区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应有如下工作重点:一是要在引导干群进行深层次的观念变革上有所作为。传统农区受到几千年的农耕文化观念影响较深,其中好的传统要继承发扬,对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就要变革。如果观念不变革,即便有好的体制和政策在实践中也难以得到贯彻执行。观念的变革虽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届政府所能解决的,但一旦完成将长期发挥作用。另外观念的变革并非单纯的说教所能奏效的,要在实践中完成。因此,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和打算,要脚踏实地做一些工作。二是要在引导全民创业中有所作为。太和县自发产生这么多的农民推销员,具备孕育企业家的沃土。政府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号召全民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市场和资本等资源条件,发动当地人就地创业,同时要在营造创业环境上有所作为。三是在提高人口素质上有所作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个地区缺乏的人才、技术可以通过市场取得,但劳动者主要依赖于当地。因此,从一定角度而言,劳动者素质高低是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两条路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传统农区政府特别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在这方面应大有作为。(作者单位:省社科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