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丁玲的“鲁迅味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1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鲁迅先生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是“甘为孺子牛”的一生。他是一头清醒的牛!他明明知道自己选择的是怎样的命运,怎样的人生结局,但他依然不遗余力地耕作在中国这块杂草丛生的土地上——“我以我血荐轩辕。”

  丁玲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丁玲曾说,她是吃鲁迅的奶而长大的。在她的骨子里,总是有那么一份鲁迅式的傲气,有那么种鲁迅味儿。这种鲁迅味儿,就是丁玲
承继了鲁迅的战斗精神。鲁迅是个不愿充当奴隶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丁玲也是如此。她之所以向往革命,参加革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她信奉革命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自由。

  丁玲的“鲁迅味儿”是贯穿在她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人生激流中的。她的“鲁迅味儿”总是伴随着她的罹难过后是光环、光环未散又是罹难的漩涡中。她在抗战即将爆发和抗战期间曾经受到过毛泽东的高度赞赏;在1942年开始的文艺整风运动以及紧接其后的审干运动和抢救运动中经受了残酷的“精神洗礼”;1950年代初,她有过短暂的辉煌——她创作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前苏联的“斯大林文学奖”,然而,厄运又随即而至:先是1955年给她戴上了“反党集团”的帽子,接着,在1957年又加了一顶“右派分子”的帽子。她的人生可谓一落千丈,从峰顶跌到谷底,她似乎销声匿迹20余年。然而,就在这人生的低谷,她依旧不改初衷。

  有人说,丁玲在人生低潮时曾低下了那颗高昂的头,“鲁迅味儿”一度松动与弱化。其实不然。丁玲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将“鲁迅味儿”化作“韧”的战斗,是“鲁迅味儿”使她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使她在逆境中坚持生存下来,毫不动摇地生活下去。

  丁玲的“鲁迅味儿”更体现在她复出后的春天。1979年重返北京文坛的丁玲,已七十有五,况且多病在身。可是她的“鲁迅味儿”依然天性不改,她依然关心政治,关注文坛,忧国忧民,她要站出来发言,她要歌颂,要怀念,要吟哦,要指点评论,要臧否褒贬。她笔下的文字,依然是色彩浓烈,激情似火,如同她那刚烈的性格,充满着“鲁迅味儿”。有人说,晚年的丁玲,她的历史问题已得以澄清,党中央已做出了公正的评价,而她却依旧是一副不入俗的形象。有些人觉得不好理解,其实,这正是伴随她一生的“鲁迅味儿”,使她难有那种平和中庸的心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