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五松山”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1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铜陵的“铜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3000多年的采冶历史令人惊叹,如今依然续写着辉煌。尤其从“中国古铜都”这个角度而言,我们既总结出了铜都精神,又在城市雕塑方面充分体现了铜文化特色。当然,就进一步强化“铜都”角色而言,铜文化的氛围还要进一步营造,铜文化的内涵还要进一步挖掘,铜文化的品牌还要进一步打响。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从文化的与物质的相区分进行考量,尤其当我们打
开“生态山水铜都”这个全新视角的时候,我觉得仅仅重视铜文化是不够的。这是因为,铜文化带有更多的物质与生产技术方面的内容,它当然与工业城市相协调。但是,铜陵绝不能仅仅满足于建设一个工业城市,它要建成生态山水铜都;不仅是工业产品基地,而且是吸引客人的休闲旅游城市,它需要更纯粹一点的城市文化。这个“更纯粹一点的城市文化”是什么呢?就是“五松山”文化。

  五松山,这是个曾经为不少古代文化名人所歌咏、所赞美的圣地,其中为大众所知的古代文化名人就有李白、苏轼、梅尧臣、黄庭坚、杨万里、王安石等等。早在1994年,《铜都历代诗词集注》就辑录了唐至清代200多位文人吟咏铜陵的诗词400余首。我们完全可以择其精要,做成一些铜雕塑。如李白的《铜官山醉后绝句》:“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李白的《秋浦歌(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苏轼的《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冈陵来势远,幽处更依山。一片湖景内,千家市井间。”黄庭坚的《阻水泊舟竹山下》:“竹山虫鸟朋友语,讨论阴晴怕风雨。丁宁相教防祸机,草动尘惊忽飞去。提壶归去意甚真,柳暗花浓亦半春。北风几日铜官县,欲过五松无主人。”还有杨万里的《舟过大通镇》等等等等。

  由于古代诗人吟咏铜陵的诗句以李白的《铜官山醉后绝句》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最为有名,且不少诗句都提到五松山,当今还有不少被称为“五松山”的地名、单位名,故笔者将此文化现象称为“五松山文化”,庶几可否?

  上述引用的几首古代名人诗词,亦可做成雕塑:诗人雕像并刻上诗句。这样,“五松山文化”的氛围就浓了起来,铜陵城市文化的氛围也就浓了起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