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语不是“陈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1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余秋雨先生是一位教授、作家和行者,有人称他是“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次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团体总决赛中,他担任了综合素质主考官。5月5日晚,一则选择题“负荆请罪”成语,引发了他的点评:“我不大喜欢成语,我写作的秘密,就是不要用成语,不要用形容词,它会阻碍写作水平。”

  余秋雨果真不喜欢成语吗?在他的作品里从未用过成语吗?根本不是。我随手翻了
由他著作的《晨雨初听》(系当代学生阅读经典,文汇出版社)中43篇文章,就引用了很多成语。其中开篇《写给青年学生的序》只有1100字,成语竟达4处之多,诸如“随波逐流”、“附庸风雅”、“走火入魔”、“清风明月。”这些成语在文中的应用,并未阻碍写作水平,而是恰如其分,生动鲜活,成为文章的亮点。也许先生东奔西走、事务劳神,对自己“心织笔耕”的作品已经淡忘了。不过,先生在这次“青歌会”上的一番点评,着实语出惊人,令观众大惑不解,一片哗然!我想,不论是“口不应心”的个人观点,还是“标新立异”的作秀一把,都是对亿万观众一种不够负责任的态度。

  众所周知,成语在我国语言学上占有一定地位,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广为传播。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从古代寓言中来的,有从历史故事中来的,有从古典文学作品的词句中来的,有从民间口语中来的。许多成语从产生起一直流传到今天,被人们争相传用,原因就在于成语是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是人们长期以来口头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文章中使用成语,可以增色添彩,语言鲜活;在演讲或对话中使用成语,可以更动听、更有表现力。总之,对读者提高语文写作水平、增长历史知识和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所以说,成语是语言中的“盐”,如果没有它,我们的语言就会索然寡味。

  成语不是“陈语”,而是在浩瀚的语言实践中,经过长期提炼的成功语言,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瑰宝。因此,在这里,我要给余秋雨先生的点评加以“点评”,那就是“我喜欢成语,我写作的秘密,就是恰到好处的应用成语和形容词,它会提高写作水平。”对此,希望先生有学者气度,仁者风范,,闻过则喜,再不可视为“咬嚼派”的陈腐之见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