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延安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1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到延安去,是我从少年时就有的梦想。四月,应好友之邀。我的这个梦想得以实现了。

  汽车从西安市出发,向北,向北,再向北,一望无垠的黄土坡上,我猜想着昨天战争岁月中坎坷的山路,掂量着沉重的七百里程。昔日万千有志青年为什么要跨越千里奔延安而来?你们想的是什么?为的又是什么?当时那里是土窑洞、小米饭、粗布衣!我放眼车窗外,久久地沉思……

  第二天一早我们乘车沿着延河岸边的公路而行,不到半小时,车就到“四八”烈士陵园。在烈士陵园纪念牌前,讲解员用低沉激昂的声音为我们介绍王若飞、叶挺同志的生平事迹。王若飞、叶挺同志在残暴的敌人面前,面对苦刑,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们视死如归;面对高官厚禄的诱惑,他们嗤之以鼻,不为所动。几年牢狱生活,种种非人折磨,没有改变他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坚强信念。在王若飞的墓前我站了很久,我想,人生在世,不过短暂百年,然而,王若飞同志短暂的一生,却用自己的奋斗经历写出一份关于人生价值的答卷。

  出了“四八”烈士陵园。在导游带领下,我们来到延安城北的枣园。1940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

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曾居住在这里。简陋的窑洞,陈旧的纺车,破烂的毛毯,小小的油灯和发黄的照片,犹如一幅幅由革命先辈用鲜血描绘的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辉的壮丽图卷。

  伫立在枣园的窑洞里,我明晰了一个道理,淡泊明志,奢侈误国。

  杨家岭,在小学课本里早就认识了,像会见一个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似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他”相见。在这里我参观了苏维埃最宏伟的建筑,见到了一处最“豪华”的会客室,列席了一次难得的座谈会……原来载入史册的大会并不在于它在哪里召开,也不在于会场是否金碧辉煌;原来最著名的论断也可在一个荒山脚下的不起眼的小石桌旁提出!

  在宝塔山、在延河畔、在王家坪……延安的两天时间里,我的思想受到强烈震动,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在血雨腥风的历程中,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为人们世代传唱、吟诵,经久不衰,历久弥香;那一个个灿若星辰的闪亮名字,鲜活生动,光照史册,辉耀千秋。

  延安之行,是灵魂的一次净化,思想的一次升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