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勇于到国际文化市场赚大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6:45 深圳特区报

  26国国旗飘扬文博会,26个国外城市组团参展,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位外国文化名人以及3400多名海外参展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汇聚展会,第二届文博会精彩亮相即凸显出浓郁的国际化特色。连日来,文化产品交易喜讯频传:天价翡翠吊件“嫁”出国去,深圳本土剧目走出国门,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风中少林》以800万美元被美国公司“买断”……这些集中显现出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强劲势头。

  “天下财富为我所用,人类财富天下共享”,搞文化产业就得有这样的“全球意识”,把目光对准国际市场。文化产业的大市场在国际上,那里文化精品云集,那里买家众多,那里的竞争也更加激烈。敢于在国际大市场上一搏风浪,经受国际竞争的检验,这既显示了我们对自己文化产品的自信,也是提升我们的文化产业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必由之途。本届文博会上,许多参展商都目光向外,紧跟国际文化市场的潮流、动向,拓展外销的商机。文博会开幕前一天,深圳市天外飞模型贸易有限公司就与美国、德国客商签下了2亿美元的采购大单。这家公司就是始终瞄准国际市场需求组织开发、研制和销售,其每年的订单中90%以上来自境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甚至高过在国内的知名度。这样的文化企业越多,就不愁我们的文化产品走不出国门。

  到国际市场上去赚大钱,凭的是我们优秀的特色文化产品。全球一体化,文化多样化,特色就是优势。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应该注重打造、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才能实现与其他文化、文明之间的平等交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但是要把中国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仅有这些还不够,还要为

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意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加工,才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形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同时,还要把中国特色与国际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充分考虑海外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习惯和接受能力,使我们的文化产品既能满足人们对审美个性差异化的需要,又能使人们获得普遍意义上的认同。就是说,只有优秀的、有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被人们所接受。比如说,美国人也喜欢中国功夫,所以文博会上展演的舞剧《风中少林》就被重金请到美国去进行巡回演出。这一文化产品外销的成功事例给了我们可贵的启示。

  到国际市场做文化产品的生意,要按照国际标准和规则进行交易运作。既然是做生意,就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国际市场文化产品交易自有一套规则,有其特定的标准尺度,按规则办事,我们的文化产品才能与国际市场对接。打个比方说,提着小筐、拿着土秤,是难以进入现代化交易市场的。因此,到国际市场上去赚钱,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有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与国际市场接轨。比如国际文化产品交易,对诚信的要求、对

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很高,本届文博会无论是会议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对这些问题都高度重视,组织方专门成立了保护知识产权小组,提供了完备的法律、保险服务等,使交易更加有保障。

  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这不仅是本届文博会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只要我们敢于竞争、善于经营,瑰丽的中华文化一定会在世界舞台绽放异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