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坝浇筑预计明天完成 三峡坝顶将修公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7:25 新华网

  ■连接长江南北两岸 大坝浇筑预计明天完成

  预计到20日下午两点,三峡工程右岸大坝非溢流2号坝段将完成浇筑,届时大坝将会比原计划提前9个月建成。这是18日下午记者从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得到的消息。

  仓体降温等待浇筑

  今天进行最后填仓的右岸大坝非溢流2号坝段仓面面积377.4平方米,大概需要1017.5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量。昨天下午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有几个工人拿着皮管不停往坝顶冲水,施工工人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坝面出现裂缝,“白天阳光太烈,加上内部温度过高,很有可能出现裂缝”,原来这些前几天刚浇筑好的坝面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热适应期”才行,在这段时间里,往坝面洒水降温是最好的办法。

  为了迎接“最后一仓”的浇筑,施工人员已经按照要求把仓体清洗干净,多名工人已对仓内设施进行降温处理,以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控制在14摄氏度左右。施工人员介绍说,仓内的预埋件里包括测温计,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为期15天左右的监测和养护,直到混凝土内部温度稳定,以确保不出现裂缝。

  

大坝浇筑预计明天完成三峡坝顶将修公路

  图为三峡大坝建设者老万抽旱烟解乏。晨报特派记者 李木易/摄

  “高峡平湖”初现

  昨天下午,记者沿着三峡坝顶走了一个来回,除了右岸大坝还处于紧张的施工状态,三峡的左岸大坝和主坝体已经建设完成。而随着右岸大坝的完工,整个三峡大坝坝顶将连成一体。据现场的工程师介绍,在右岸大坝封顶之后,三峡坝顶将会修建一条“平坦开阔”的公路,用于连接长江南北两岸。

  虽然大坝还未完全建成,但是在三峡大坝附近已经能够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象。昨日上午,记者登上离三峡大坝不远的秭归县凤凰山山顶,得以从最近的距离看到了三峡工程的全貌。远远看去,三峡大坝犹如一条巨龙横锁江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库区的水面呈浅绿色且异常平静。

  很多宜昌本地的市民这几天也趁三峡大坝即将封顶来到坝区游览。一个宜昌市民在大坝外围告诉记者,“虽然我们不能进入坝区参观,但是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大坝的雄姿了,很雄伟很壮观,咱们宜昌又多了个景点。”

  屈原祠与大坝做伴

  

大坝浇筑预计明天完成三峡坝顶将修公路

  图为一座祠堂的复建工作已接近尾声。 晨报特派记者 李木易/摄

  屈原祠将与三峡大坝做伴,这是记者在登凤凰山看三峡全貌时得到的消息。今年6月,始建于唐代的屈原祠将原样搬迁到凤凰山,王主任笑着说:“在建葛洲坝之前,屈原祠已经搬过一次了,这次为了三峡工程,又要他老人家搬家了”。

  凤凰山位于三峡工程的上游,在凤凰山上,三峡库区古民居建筑群也处于最后施工阶段。凤凰山古民居群的管理人员王主任告诉记者,在凤凰山上,一共有24座姓氏祠堂,这些祠堂都是按照它们原来的样子复建的,而祠堂的每块砖木都是在原来祠堂上拆下来的。据了解,这些古民居普遍修建于明清时期,为了保护民居的建筑结构不会因材料的损坏而被破坏,每一块材料在拆迁之前都被标上了记号,而拆迁的时候都用棉被包着,以避免损坏。(北京晨报/记者 李岚峰)

  新闻链接

  高水位蓄水将考验大坝

  三峡大坝即将全线到顶,这意味着三峡工程最核心建筑物—大坝基本完成。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大坝到顶之后还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新课题。

  一是三峡三期工程建设还要实现围堰爆破、右岸厂房施工、导流底孔封堵、地下厂房建设、船闸完建、升船机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建设目标。二是建设队伍的稳定问题。由于水电项目建设具有周期性这一特点,在工程即将结束的时候,工程建设者都要考虑出路问题。因此,必须稳定建设队伍、稳定建设者思想,让建设者站好最后一班岗。三是三峡大坝很快就要接受高水位蓄水的考验,其他各项工程正处于攻坚阶段。

  今年可抵御百年大洪水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1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三峡大坝今年汛期将有能力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开始发挥防洪效益。

  李永安说,三峡大坝将于20日全线浇筑至海拔185米的设计高程。6月6日,右岸上游围堰爆破拆除后,大坝开始挡水。他表示,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的2006年防洪调度方案,三峡水库今年汛期的蓄水水位不超过150米。这意味着如果遇到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通过发挥三峡水库的调蓄功能,可以保证长江中下游安全度汛。 (新华社)

  相关报道:

  

  

  

  来源: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