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鲁迅的曾孙女只需谨记他的遗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7:27 信息时报

  时报新闻眼

  向来以为鲁迅先生遗留下来最珍贵的遗产是他的文章,没想到他的名字远比他的文章受人欢迎,尤其受某些极富新闻敏感度、触角灵敏的记者欢迎,“咸丰年间的事了”也拿出来借题发挥。——李斌

  “鲁迅曾孙女变身网络红人,靓丽外表令人惊叹”(《信息时报》今日D04版)。文坛圣人的后人突然跟什么网络红人扯上关系,自然对网友们的眼球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只是这条新闻也挨了不少板砖,不知道是触动了网友们的哪根神经。归纳起来,恐怕要归咎于鲁迅的曾孙女“对鲁迅不太了解”以及“有意进入娱乐圈”,理由大致如下:

  虽然是鲁迅的曾孙女,但是思想和精神上没有任何关联,连自己曾祖父的作品都没读过几篇,这不是给鲁迅丢人吗?如果没读过鲁迅的书,那你为自己是鲁迅的曾孙女自豪啥?就因为他是名人?鲁迅的后人不在文学上发展,却想进娱乐圈,成何体统!进娱乐圈没人反对,就是不要乱用鲁迅先生的招牌,这让人很反感,想没想过自己是不是那块料?

  鲁迅的曾孙女其相貌是“尚算漂亮”还是靓丽得“令人惊叹”自然是见仁见智,以笔者看来,倒是某些网友的逻辑混乱令人惊叹:鲁迅是国魂、民族脊梁……其后人就必须达到同样的道德高度?人家后人没读过鲁迅作品怎么了?爱因斯坦的后人不见得都懂得相对论,而霍元甲,你指望他的后人也是武林第一人吗?事实上,这些网友都忽略了一个历史语境的问题: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鲁迅孙子周令飞为爱情“叛逃”台湾的轰动事件的当事人,对于曾给自己的精神生活造成严重冲击的前人光环自然是讳莫如深。正是因为她的家人不愿再在沉重的道德和政治符号下生活,所以“周璟馨对鲁迅也不是很了解,只是零散地听到家人的相关谈论。”

  至于招致群情汹涌的所谓“千金大小姐”欲打着鲁迅的旗号进军娱乐圈,则是一个现实语境的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她的原话是什么,当记者问她今后是否会考虑进娱乐圈发展,周璟馨表示无所谓,“如果有机会当然好,不用刻意去考虑”。结果到了记者笔下就变成“有意进入娱乐圈”,这种归纳揣摩能力才真的让人惊叹!

  周璟馨坦承对她的曾祖父不了解,却因为她的曾祖父出了名,这个结果真是耐人寻味。向来以为鲁迅先生遗留下来最珍贵的遗产是他的文章,没想到他的名字远比他的文章受人欢迎,尤其受某些极富新闻敏感度、触角灵敏的记者欢迎,“咸丰年间的事了”也拿出来借题发挥。

  鲁迅先生去世前在病榻上完成

散文《死》,并在该文原稿上立下了简洁得犹如墓志铭的七条“遗言”,其中两条是: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真是糊涂虫;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过活,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这仿佛是针对家族后人的最高指示和告别演说,但是如今躁动的媒体和看客似乎也有必要重温:鲁迅先生的后人能继承其学养和做人的原则自然是我们所期待的,但是他们自有个人的生活空间,不劳旁人横加指责。

  食鳖与口惠而实不至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指出:某些垄断行业工资过高,要关注分配公平”(《人民日报》5月18日)。而这不过是N年前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但人民群众也只有气愤的份。面对社会接连的质疑和不满,一些垄断行业矢口不提自己如何赚得盆满钵溢,却泪水涟涟地高声“喊冤”:“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要与国际市场接轨”;“涨价是对以往价格过低的纠正,是回归市场的必然选择”……竟然也可以搪塞过关优哉悠哉滋润至今。

  因此这位部长看到问题虽值得表扬,但我们不免狐疑的是劳动部对于垄断行业的主管部门除了过过嘴皮子的瘾,是否还能拿出切实的办法来解决?垄断行业作为计划经济、官僚政治的余脉,要断其根,需要引入竞争机制、健全法律制约体系(反垄断法)。而这恐怕不是劳动部独力可支的。

  所谓“打铁先从本身硬起”,劳动部的当务之急还是干好自己的分内事。因此“各地最低工资全面酝酿上调,劳动力成本将超印度”(《21世纪经济报道》5月18日)的利好新闻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心情似乎应该有春风扑面的感觉。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大家揪着原来的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未能得到执行的小辫子大加鞭挞。

  著名学者钟叔河曾在《念楼小抄》的专栏里重新阐释了《国语·鲁语下》里的“食鳖”故事:公父文伯邀南宫敬叔喝酒,请露睹父来做陪。筵席上上了甲鱼,但是个子很小。露睹父见了很不高兴,请他吃甲鱼时说:“等它长大一点再来吃。”便起身走了。客嫌酒菜是恶客,这是历来对露睹父的看法。“等甲鱼长大再来吃”,悻悻然的神气也太现形。但转念一想,吊起人的胃口却不让满足,也是很缺德的,正如老说给涨工资,结果连原来的标准都未能执行,只听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也难怪别人生气。毕竟只有拿到手了才是真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