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家谈(1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7:39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文明在我脚下”

  上海针对特别突出的“乱穿马路”行为,开展“文明在我脚下”宣传整治活动,把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纳入文明单位的考核目标。一个星期内,已有2000多人因为乱穿马路被处罚。此前,北京电视台采取隐蔽方式拍摄文明过街,在连续三天的拍摄中,5000行人竟无一达标,不遵守交通信号灯任意穿行主干道。中央电视台也就“一米
线”的缺失问题作过相关的报道。

  “八荣八耻”之一是:“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红灯、黄线的设置,就是法纪,维护的是社会秩序,创造的是社会文明。在社会生活中,秩序是惟一能够使大家都获得利益的方法。红灯的设置,不仅能保持交通畅通,防止拥堵,更是对生命负责。黄线的设置,使人增加安全感,不给小偷以可乘之机。再拿文明停车来说吧,你停车时,不要妨碍了别人。你停车妨碍了别人,又没法联系,就给人家带来了不方便,人家车子开不出来。有人停放车子时,车上留一张“联系卡”,写上“我的车子如果妨碍了你,请打电话”,是一个文明的好办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从身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做起。有句话说得好:“成功是许多小优点的积累,失败是忽视小缺点的结果。”(范昉)

  先从我做起

  一天,我在公共汽车站遇一熟人,他送孙子上学,孙子不按序排队上车,而是抢先钻入,他站在窗外张望,看孙子抢到了座位,才松了一口气,转身对我抱怨说:“现在社会风气真坏,雷锋精神不再,我上车,年轻人就是坐着不让座。”我说:“都像你那样,要孩子抢座位,叫谁让呢?”他还是那句话:“现在没介好人。”他的孙子已经不小,却是只知“抢”不知“让”,他说这种话,真是让人不知说啥好。

  当前,诸如此类既骂他人也骂自己的怪现象实在是太多了。常听到一些人对别人的所作所为骂骂咧咧,这也看不惯,那也不满意,可自己也往往是“麻烦”的制造者。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不能把它当成手电筒,只照别人的“八耻”,看别人乌黑一团,长处全无,意见一大堆,这不对那不对。而是要先从自己做起,要做萤火虫,先照自己的“八荣”落实得如何,“八耻”言行有否改掉。(翁绍初)

  以闯红灯为耻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所在的县城的交警部门在中心城区主要道口加强警力,配置协警,全天候值勤。尽管如此,行人、车辆闯红灯还是屡见不鲜。有些人宁抢一步,不等几秒,碰撞、刮蹭现象时有发生。

  “红灯停绿灯行”是尽人皆知的规则,有人就是公然藐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而好的习惯的形成,需要日积月累。既有社会环境,家庭熏陶因素,更是本人修养所致。等红灯还是闯红灯,表面看是小事情,实际上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法制观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连“红灯停绿灯行”这样最起码的规矩都不愿遵守,那就很难谈得上诚信为人,荣辱分明。“以绿灯行为荣,以闯红灯为耻”,看似小事,但确实有必然成为荣辱观教育的必修课。(陈斌国)

  “小弄弄”危害大

  时下,在节假日或空闲时,许多人喜欢聚在一起,用几元、几十元做赌注“小弄弄”。在他们眼里,“小弄弄”既不伤感情,又不会“出事”,“助兴”玩乐而已。其实,被古人称为“五毒”之一的赌博,对于一个人来说,轻则导致家庭不和,重则倾家荡产,国人历来深恶痛绝。然而一些人总喜欢用“小弄弄”来自我开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赌注的增加,赢了想多赢一点,输了又想捞回来,往往欲罢不能。

  “小弄弄”的危害之大,犹如吸毒。未吸之前,以为吸一点不要紧,然后就吸了一点,也真的“没”啥,然后再吸,终至于不可自拔。试想,哪一个赌徒,不是从小打小闹开始的?前些天,江西“赌王”尧建云在宁海用自己的惨痛人生告诫世人:堕落就是从“小弄弄”开始的。(赵春晨)

  呼唤“劳动光荣”

  一项调查表明,某地“三成中学生劳动不积极,70%的学生每周在家帮父母干活仅半小时,一个小时以上的仅占7%;有29%的学生只是父母分配了才勉强去干,有36%的人是被家长逼着才去干”。在学生中间,谁积极劳动反被看作“另类”。

  “劳动光荣”一直是传统美德,劳动值日也是学校德育的特色活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不屑一顾。加上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只要学习成绩好,即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家长也不会在乎。有的父母还教导孩子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影响了孩子正确劳动观的形成。现在很多人倡导让孩子身心自由发展,但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精神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日本卡通片《千和千寻》很受孩子们欢迎,它讲述的人必须劳动,否则就会变成“动物”的道理极为深刻。正如作家陈祖芬所说,“爱劳动的孩子最有出息”,适当的体力劳动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磨练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的价值观念。(余爱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