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多数人开始理性思考血性内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8:12 潇湘晨报

  昨日,关于“湖南人血性是否丧失”的话题就像初夏的天气一样热烈,读者还在连续不断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红网论坛一样人气急升。截至昨日21时30分,主帖点击率68000,跟帖1228。论坛相关血性讨论主帖共73篇,总点击逾11万,跟帖超3600。其中重头主帖9篇,总点击逾10万,跟帖超3200。此外,国内各大网站的BBS内也都人气十足。

  显然,不管身居何方的湖南人,还是其他省份的人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湖南
人“血性之争”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性话题。

  与湖南人的反弹成鲜明对比的是,外省人照样还在扔“砖头”,而且不仅限于本省的报网,已经波及全国各大网站(或其他媒体转载相关报道)。本报读者周小姐称,她浏览了几家网站,发现湖南人“被网友骂得厉害”,为此,她一直跟帖到凌晨一点多。

  更多人开始理性对待

  昨日,本报关于“湖南籍网友誓死捍卫湖南血性”的报道在网上也引起了高度关注。至昨日下午5时48分,已有144份跟帖,点击率达7714人次。湖南籍网友继续通过大量例子来证明血性犹在,“不服”调子继续走高。不过,也出现了更多的理性声音。

  在红网论坛里,几名网友都表示,捍卫肯定是要的,但并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只有付之于行动,才是最好的。

  网名叫“比安槟榔”的网友是这样理解的:“湖南男人之所以被批评,是因为湖南男人一直自己把自己当作中国男人的代表。有理性的男人该静下心想想怎样改变自己,怎样让自己的故乡更加富强。”

  网名为“myitdream”的湖南籍网友称:“我强烈支持‘湖南人,你的血性狗吃了’这篇文章,可以让还有些良知的人清醒一下。”他还讲到,有一次在火车站,他看到一个扒手在偷两名妇女的包,不顾一切地上前阻止,而事后那两名妇女竟一句“谢谢”都没说就走了。

  本报读者周女士也称,还在她小的时候,周围人一看到小偷,就会齐心合力去抓,如今有正义感的人越来越少了。

  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读者及网友都认为,“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正义感是社会的良心”等等观念都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人们的顾虑也确实增多了。

  在长沙市东塘开店子的唐先生说,他也经常看到有扒手偷东西,但担心自己没能把握好分寸,因为面对邪恶,虽然每个人都有义务去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管。

  此外,很多读者及网友都提到,见义勇为是应该提倡的,但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比如见义勇为基金还没有完善健全之前,人们又退缩了。有人甚至从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寻找原因,比如“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金玉良言”的禁锢。

  提倡正面的血性

  什么是“血性”?很多读者开始在思考。

  读者刘先生认为,有时候血性与冲动是连在一起的,而冲动之下往往容易做出极端的事,这些事有可能会演变成坏事。他描绘了这样的一个场景:A下公交车前被B踩脏了鞋子,A越想越气,“这是新鞋子呀,进口鞋呢”。于是不顾一切地追了几百米,直到“霸蛮”将公交车拦下,非要把B揪下来论个是非。“这样的血性值得提倡吗?”

  读者吴先生指出,有些人一些鸡毛大的事,也非要争个子丑寅卯,“你泼我一瓢水,我要淹了你的屋”,这种做法显然成了蓄意报复。

  读者谭先生认为:血性是指人对社会普遍价值观和普遍公民道德的坚持和守护的勇气和正义感。表现形态上是刹那间的无意识选择,实际上是社会积淀和教化形成的个人意识,是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具体来说,正面的血性有两种表现形式:A、对于人类普适价值诸如公平、正义、良善等的维护与坚守,即维护力量。B、对于国家和行业以及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建设,即建设力量。人类普适价值观包括:公平、正义、良善、互助等。这几类普适价值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我们提倡的,应该是这种正面的血性。

  本报记者 吴通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