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安放的这座雕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9:10 上海青年报

  文/袁念琪

  读巴尔扎克的书,我读得是有些晚了。当然,这也怨不得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就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史有前书的、包括巴尔扎克在内的一大批外国名著统统列为“毒草”。于是,新华书店买不到,图书馆里借不到。当我与大师照面,已是“文革”结束的第二年———1978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了第一版的巴尔扎克作品,是过
了二三十十年后才重见了天日。可那时的书却真是便宜;《欧也妮·葛朗台》是0.54元一本,洋洋四十五万字的《幻灭》,每册也只有1.95元。

  巴尔扎克的书,我读得是不能算多的;满打满算,也只有他煌煌《人间喜剧》的十分之一吧。这当然是要怪我自己的。工作之后,读书少了。老巴的小说,基本是在大学里读的。印象较深的,除了《欧也妮·葛朗台》,就要数《高老头》和《邦斯舅舅》了。因为喜欢,在1985年还买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作的《巴尔扎克传》。当时,没见着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撰写的《巴尔扎克传》译本。

  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只有对会读它们的人才是好书。这话说得有理,但怎么读才算是会读;这倒是一个问题。

  前些年,当我见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心里不禁“咯噔”一跳。过去只听说他与德·柏尔尼夫人、珠尔玛·卡洛夫人、德·亚勃朗台公爵夫人、德·卡斯特里公爵夫人、维斯贡蒂伯爵夫人和德·韩斯卡伯爵夫人等有这样那样的故事,怎么又跳出来个乡下的小女裁缝?

  原来,是小女裁缝和另两个小男青年读了巴尔扎克的书后,思想和行动就发生变化了。对于他们,老巴的书所起的效果,犹如贾宝玉、林黛玉看了王实甫的《西厢记》。总之,小裁缝他们是决不会读出恩格斯那番

读后感的:“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想来,这恐怕就是名著的一个魅力吧。林妹妹和识字的焦大,都可以在阅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找到能使自己得到愉悦和满足的东西,同样也能够找到启迪自己的东西……有的,则为他的所读付出了代价。就说罗丹,他所塑的巴尔扎克像,就是他解读的果。直到过了四十一年,那昂首向天、身披浴袍的塑像才被公开展示。此时,已是罗丹告别我们的第十二个年头。

  1850年8月20日,在巴尔扎克辞世的第三天的下午,安葬仪式在霏霏细雨中举行。雨果在他所致的悼词中说道,“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读伟人们的书,不也就是在安放雕像么。但别忘雨果所说,这可是件有责任的事情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