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降低房价关键在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9:18 南方网
  燕赵都市报网络版 邓聿文

  正如市场所预期的,对房地产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终于出台。5月17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会议提出的六条针对性举措,可谓条条都切中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要害。如果说,各地能够很好地贯彻执行,加上前不久央行对房贷利率的调高,我相信是完全可以把目前虚高的房价降下来的,至少能够减缓房价上涨的速度。

  但很多人担心,中央的意图虽好,可房价未必会如愿下降,甚至还可能事与愿违。应该说,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去年七部门出台的“国八条”就是一个明鉴。从“国八条”出台到现在,房地产市场的情况表明,房价非但没稳定,反而一再创新高。

  此次“国六条”与“国八条”的一个明显区别,就是不单从住房供给入手,还着眼于需求,明确强调

房地产业发展和住房建设,须充分考虑我国人口多、土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建设资源
节约型社会
的要求,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特别是要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除此外,大部分内容则在去年的“国八条”中都有所提及,并没有过多出人意料之处。所以,“国六条”出台后,过高的房价能否得到抑制,关键就看地方政府的态度。如果地方政府还像消极对待“国八条”一样对待“国六条”,可以预见,它可能会重蹈“国八条”的老路。

  那么,地方政府为什么会消极对待中央的调控措施?我认为,问题就出在两者的事权与财权不一致。简单来说,中央政府是财大而事小,地方政府特别是省以下各级政府,则是财小而事多。有关统计表明,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57.2%。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的变化,一直在7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用43%左右的相对财政收入支撑了7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与分税制改革前地方政府用68.4%的相对财政收入仅仅支撑59.0%的相对财政支出责任恰恰相反。这说明分税制在明显提高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收支不平衡等问题。

  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人,与中央政府主要侧重于权力最大化不同的是,地方政府的行政长官与各部门一把手主要侧重于预算最大化,因为预算最大化能够满足其制造政绩的需要,是政绩的物质保证与基础。在当前,地方政府能够使预算最大化的途径不是很多,其中土地是一个。土地的增值收益已成为不少地方创造政绩、增加财政收入、改善部门福利的不二法门。而要使土地增值,就须不停地抬高房价。因为只有房价上涨才能刺激地价上升。所以我们看到,地方政府在城市化的幌子下,不断地拆迁,制造住房需求。中央政府其实是清楚这一点的,但鉴于地方财小事大的现实,只要地方做得不过于出格,闹得民怨沸腾,就像现在一样,中央对地方的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房地产的发展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1998年国家住房改革的时候,按照国家设计的住宅分类供应体制,对高收入者供应商品房,对中低收入者供应含有一定住房社会保障的经济适用住房,对最低收入者供应含有较多住房社会保障的廉租房。但因为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不能为地方政府带来财源,甚至还要从财政中拿钱去补贴,地方当然没有积极性去发展它们。所以,这些年下来,与商品房建设相比,经济适用房建设明显滞后,廉租房更为稀缺。这就迫使大量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不得不通过商品房市场来实现。

  “国六条”提出了要加快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中低档住房的供应,并从信贷、控制城市

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等方面抑制需求,这都是对症下药,但上述分析告诉我们,除非中央政府下决心把稳定房价与地方官员的乌纱帽联系在一起,否则,极可能是虚晃一枪。

  所以,要真正一劳永逸地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抑制房价,现在看来,必须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给地方各级政府行使事权提供相应的财力保障。但这涉及到政府职能的界定、行政体制的转变、税制以及转移支付等问题,这是一个比房地产市场远为复杂的问题。 (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