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与民争荣"为何成时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9:25 东方网

  蒋萌作品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古代范仲淹的官念。共产党的干部准则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现在不同了,这些观念不时髦了。

  比如,一些领导干部为当上劳模不惜“自贬身份”,交通局长“摇身”变成养护工,财政局长“降格”为会计,甚至冒充工人、农民,以骗取占用真正一线劳动者的名额;再
比如有的领导每年考核评比必定集各类先进、优秀于一身,成了名副其实的“得奖专业户”;还有的想方设法不让特殊津贴、特殊奖励、政协委员、

人大代表等“旁落他人”……种种现象说明一些领导干部在异化,争名争利,严重败坏了党风官风,引发了基层与群众诸多非议和强烈反感。

  公平讲,不少领导的工作是可圈可点的,但这显然不意味着其就一定比普通党员、一线劳动者更优秀,干得更出色。天下360行,行行出

状元。由于工作与角色分配的不同,普通劳动者通常是实干苦干,平凡不扎眼,往往默默无闻;而领导干部显眼常露脸,许多人的共同努力与成绩容易被归于“领导有方”,成为其个人政绩。在“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等恭维与自我膨胀下,一些领导嘴上虽不说、心里却一直想:荣誉奖励舍我其谁?加上权力、官本位思维,一些地方各种评奖常常会出现“领导挂帅作红花,群众衬托为绿叶”、“领导先上当分子,大家在下作分母”的怪现象,劳模、先进等评选全然“变味”。

  有鉴于此,一些地方工会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措施,规定各种先进劳模评比中,基层一线职工必须占到总比例的绝大多数,评选过程需严格审核,候选人需经民主讨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后产生,公示期内无异议方可向上级申报。至于领导干部,一方面是压缩控制名额比例;另一方面,如果达到一定级别,更明文规定不能再参加评选。

  上述措施想法是不错,但问题的关键还得看执行与落实。事实上,人们看到,如今除少数脑袋“不灵光”的领导还自己“要奖”外,更多的时候,实际是一些下属已经很会“来事”,善于“揣摩上意”,门儿清“跟对人”的重要性。只要领导稍微给点暗示,或甚至都不用发话,一切铺垫、开路便早已有人“搞定”了!至于说民主决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大可以摆摆样子、走走形式,有的甚至连这些都省了,反正最终还是得“统一思想”、“一锤定音”嘛!“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切当然逃不过群众的眼睛。但是,在“民不与官斗”、官场潜规则、做“听话服从”好下属等思维与不良氛围下,许多人也是只是私下骂骂街,或编编顺口溜,发发短信息出出气,或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些反映与举报,甚至要时隔数年、直到某某领导下台或外调后方才变成“

马后炮”。

  先进也好,劳模也罢,在一些人的眼里就是好处。有好处就得捞,而且比直接捞钱捞财体面得多,为什么样不捞呢?按说,评先进劳模是为了表彰、激励一线或平凡劳动者的方式,各级领导应尽可能回避。领导本身是统筹管理者,如果既当“裁判员”,又作“运动员”,评审的公正公平性难免出现偏差。更重要的是,领导是一步步晋级提拔而来,级别、地位、工资、福利、待遇等等已是对其工作与成绩的肯定。从鼓励培养人才角度,抑或奖励的公平原则出发,先进、劳模的评比机会也更应给予工作在平凡岗位、却做出了不凡成绩的普通劳动者。

  现在政府都提倡“不与民争利”。对领导而言,这是一种胸襟,更是执政者理应具有的意识品质。“公道自在人心”,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各个时期的优秀干部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是评出来的,更不是争出来的。那些试图通过不当手段捞取印象分、赚取实惠者,最终不仅无法实现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如意算盘,反而越描越黑。当然,一些地方的官场潜规则、民主程序执行存在缺陷、考核评价不合理、违规“争荣”却尝甜头等等,也给了争荣誉的官员以勇气。这是不可不察的。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