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举世瞩目三峡大坝主体工程最后一仓混凝土今开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9:27 石家庄日报

  预计明日下午1时半全部浇筑完毕,标志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完工

  最后一仓混凝土今晨开浇

  □文/图本报特派记者吴潇

  明日,也就是2006年5月20日,将成为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将把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在坝顶上,这意味着全世界工程总量和装机容量第一名的大型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主体即将完工。昨日本报记者来到坝顶施工现场,感受这激动人心的一刻。

  [现场]

  万事俱备,只等一声令下

  负责最后一仓浇筑的是青云水利水电联营公司(以下简称“青云公司”),即将封顶的地方是右岸非溢流坝段中的2号坝段。昨天,记者搭乘青云公司的车前往坝区。

  从坝河口镇到大坝跟前还有二十多分钟的车程,一路上公路整洁,两旁绿树成荫,“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呢,边开发边建设,现在这里像城市一样!”说起坝区翻天覆地的变化,青云公司负责技术工作的小张语气里透出自豪。

  驶上西陵长江大桥,大坝的身影逐渐显现,在雾蒙蒙的天气下,仿佛一条架在两岸青山之间的白色带子。再往前走,“带子”一头的红色、黄色、蓝色“花边”显现出来,那是右岸坝顶各种建筑机械在伸展着它们的“手臂”。坝下,绿绿的长江水温和平静,没有一丝波澜。“今天没有放水,要是放水的时候看水腾起来的白雾,很壮观的!”小张说。

  驶过几道武警哨卡,车开到坝顶,眼前就是施工现场了。这里几乎是大坝的最右端,混凝土坝顶上到处湿漉漉的,工人们说,这是因为洒了水,“养护大坝,防止出现裂缝。”记者来到准备浇筑的地方,这里看上去像是一个长方形大“坑”,“坑”深2.8米,长34.6米,宽20米,需要1017立方米混凝土把它填满。这个“坑”里密布模板和钢筋,尤其是钢筋,纵横交错,布满整个大坑,两根钢筋之间的距离只有20厘米。现场的工人们介绍说,模板和钢筋仿佛骨架,有了骨头,才好把混凝土这块“肉”填进去。

  据介绍,即将浇筑的地方原是一条斜坡的施工通道,仿佛大坝的一个豁口,汽车通过这条通道把建筑材料运上去。去年10月份浇筑到这里,通道断了,各种材料就要靠大型起重机械吊上去。记者看到,坝下停着数台门机,机身足有几十米高,连上机器伸出的“胳膊”则达近百米,“胳膊”伸在大坝上方,抓起几吨模板仿佛一个巨人拎起一只小鸡。

  现场来采访的记者甚至比工人还多。除了两位工人拿水管往坝顶浇水以外,几乎看不到其他人在干活。青云公司浇筑一大队的副队长孔老三告诉记者,看不到工人干活,是因为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就等上边一声命令。“目前确定的浇筑时间是19日凌晨4点,到20日下午1点半刚好浇完。”

  对话

  “大坝绝对经得起考验”

  最后一仓浇筑“其实很简单”记者:19日凌晨大坝最后一仓就要浇筑了,之前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王爱斌:首先用高压水枪把底下浇筑好的那层混凝土面冲毛,露出粗糙的沙粒,这样新浇筑的一层就能和原来的接合好。接着立模板,模板有横有竖有斜,支起模板就立出了“体形”。再往下是架钢筋,横竖交错地架好,每根钢筋之间的距离一般正负不能超过2厘米。把接头处的钢筋焊到一块儿,交错的钢筋用铅丝绑好。这个骨架搭出来之后,要在空的坝体里装各种管路,包括冷却水管道、灌浆管道、永久性机电管道,还要埋设各种仪器设备。再往下,由专业的公司来测模板,看是否按要求安装到位,测试没问题了,工人们要把仓号(最小的施工单元)地面冲洗得一尘不染,达到什么程度?白毛巾抹一把出来不带一点灰。为啥冲这么干净,因为残留杂质就会影响混凝土接合。都弄干净之后,就可以拌合混凝土浇筑了,这个必须现拌现浇,一边浇工人一边用振捣棒捣,要把每一层都压得又实又平。

  记者:做了这么复杂的准备工作,是不是最后一仓在质量要求上、技术难度上比其他仓号的浇筑有所区别?

  王爱斌:没有任何区别。夏天“冲澡”冬天“捂被”记者:不论是二期工程的左岸大坝,还是三期工程的右岸大坝,您都参与了建设,整个三峡大坝工程您感觉哪部分是最难的?

  王爱斌:总体来说,如何控制大坝温度,防止它出现裂缝,这是最大的难题,世界上也没有解决的办法。混凝土遇水就发热,当它与外界温度差15摄氏度以上时,筑成的东西极易裂缝,这是混凝土的特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降温或保温措施,尽量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记者:怎么保温或降温?

  王爱斌:除了每年12月到2月可以直接拌混凝土,其他时间都要采取降温措施:在拌合混凝土时,先把原料过两遍风冷机,再过一遍冷却塔,拌的时候加冰或加冷水,在4月到10月这几个月,要求拌和好的混凝土温度在7摄氏度以下。把这凉凉的混凝土装上车,车顶要加遮阳棚,车身覆盖泡沫塑料“被子”,总之,运到仓号里时温度不能高于14摄氏度,否则就得作废。浇筑完之后15天内,每天要把冷却水输送到预先埋在坝体内的管子里,通过冷水流动给坝体降温。这样的冷却到9月份要再进行一次,保证冷却完后大坝的温度在22摄氏度左右。大坝筑好,表面要用保温板和聚胺脂包起来,在大坝的永久面这层“被子”就永远盖下去了,这样能防止外界气温骤降对大坝的影响,同时也能保证大坝内部温度保持一致。

  记者:原来大坝这么“娇贵”,冷也不行,热也不行。

  王爱斌:是啊,热了要给它冲澡,冷了要给它盖被。不过,只要蓄水前少出裂缝,度过这几个月,蓄水之后再裂缝就不是大毛病了。三峡工程并非最难,但是最严

  记者:与国内其他水电工程比起来,三峡工程是否是最难的?

  王爱斌:三峡工程规模最大,但不能说它最难。因为每个水电工程都有它的难点,三峡工程也有很多前所未有的难题,但不是所有部分都难。与其他工程比起来,三峡工程最大的特点是严,各部分质量要求都非常严格,超过了国家标准。严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国务院专家每年两三次地检查,这可是干别的水利工程没见过的。

  记者:为了达到要求,工人们一定付出了不少辛苦。

  王爱斌:是太多的辛苦。我们的振捣工,在浇筑时必须猫着腰,提着几十斤重的振捣棒,钻到钢筋“格子”里,把浇下来的混凝土捣实。我们的木工,要挂着安全带和安全绳悬空到大坝侧面作业,安装拧紧模板,这两根绳一旦断了,他们就会没命。还有钢筋除锈,先用角磨机打磨,磨不到的地方就只能靠手工,工人们拿钢丝刷一点点刷,再用棉纱蘸清水反复冲洗,直到把钢筋上的锈全弄掉为止。这些普通工人真是大家应该佩服、尊敬的人!

  记者三峡行

  三峡再成焦点

  大坝游急剧升温

  因大坝即将建成,宜昌三峡坝区迅速“升温”,成为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瞩目的焦点。短短几天,28家国外媒体、60余家国内媒体,共约300多位记者迅速聚集到这里。坝区旅游亦急剧升温。

  记者在三峡工程大酒店商务中心写稿时,因为这里代办旅游业务,前来咨询大坝游的住宿客人一直不断。“封顶那天我怎么才能近距离看到大坝?”“我想晚上看大坝夜景,坐船能看到吗?”“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新景观吸引了到这儿出差的外地人,据商务中心服务员介绍,这里预订大坝游的客人一天就多达二三十位。据宜昌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三峡工程观光潮涌起于实现大江截流的1997年,当年接待游客达26万人次,之后以每年15%到20%的速度递增,“这几天旅游再次升温,可以说大坝给我们宜昌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村民望大姐发现游客增多是从她篮子里水果的销量变化开始的,“以前挑两篮出来经常剩一篮,现在基本上挑多少卖多少!”傍晚的公路边上,45岁的望大姐挑着两个空篮子往江边走,脸上挂着朴实的笑。望大姐家住长江南岸黄陵庙村,她每天将自家产的橘子、枇杷等水果挑到长江北岸来卖,瞄准的就是来这儿住店的游客。听说明天大坝封顶,望大姐决定过去看看,“我自己要看看热闹,另外那天人多,水果肯定也好卖!”

  [三峡人]

  王君:8年只回过3次家

  电工王君挎着工具包,戴着厚厚的帆布手套,正拽着一把黑色的电缆线沿“坑”边布线。“白天,这里的电线收起来,怕绊着人,晚上再重新布好,接上配电箱,给夜班工人照明。最后一仓浇筑在夜里,供电不能出问题。”踩在“坑”里的钢筋网格上,王君一边掌握着身体的平衡,一边冲记者的镜头露出一个灿烂的笑。

  除了保证供电,王君还负责检查维护所有的电器设备,“打开机器听听声音,看是不是该加油或者该除尘了,可不能在用的时候掉链子。”坝顶骄阳的照射以及安全帽的闷捂,王君额头的汗珠直往下淌,但他说习惯了,“现在可不是最热的时候,往年7月份这里能达到将近40摄氏度呢!”

  王君是河南驻马店人,1998年来到三峡工地,已经干了8年了。

  在三峡工地的8年根本没有休息日可言,王君说,如果累了可以申请一天假,但大家伙儿没事基本不请假。他8年里只回过3次家,“几年没回家在这儿是特正常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