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当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9:31 东方网

  电影《无极》剧组破坏自然环境的问题,在网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斥责剧组公德心差者有之,质疑当地官员急功近利者有之,将中国影视剧拍摄中破坏环境的桩桩旧案翻出者有之,呼吁政府完善立法者更有之,热热闹闹讨论了小半年,有关方面终于有了明确表态。先是建设部发出通知,严格限制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影视拍摄活动;接着,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也计划于近期内发出“绿色倡议”,呼吁电影、电视剧的摄制人员树立起保护自然生态的意识,在拍好手中戏的同时,尊重和关爱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可以说,除了直接当事人陈导
夫妇至今态度暧昧,无论是监管者还是其主管者,在网络舆论铺天盖地的强大压力下,终于或多或少给了公众一个交待。(东方网5月18日)

  有人说过,20世纪一大标志就是群众走上历史前台。事实确实如此。曾经匍匐于神权、君权之下的普通群众,在20世纪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中展现过疾风暴雨的力量,极大的改变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然而在文化领域,即使是在报纸、广播和电视被称为大众传媒的年代,公众也不曾拥有自由表达的媒体平台——公众关注什么、表达什么、期望什么,往往是通过掌握着话语权的精英来选择、阐述和归纳,因而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着公众本身的意志,是值得怀疑的。不过,随着20世纪末网络出现,这一情况得到根本改变。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廉价、开放而互动的媒体平台,使大众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再保持沉默。难怪有人会说:“未来当网络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方式一部分时,用沉默的大多数这一说法来表示大众,将不再成立。”

  那么,当原先沉默的大众聚集在互联网的天空之下,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之时,将会出现怎样的景象?也许《无极》事件给了我们一方面的启示。当艺术创作中设计的拍摄场景与大自然赋予的原生态面貌发生冲突时,为了完成自己的艺术构想,在大自然身上动刀动斧,对艺术精英们来说也许是不假思索的事情;但对大众来说,更关心的却是属于他们全体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护。这就出现了一边是某些专业影评家(掌握着文艺批判话语权的精英)故作高深的地为《无极》吹捧造势,一边则是网络社区对破坏自然环境的恶行口诛笔伐。最终大众对《无极》剧组的不满,淹没了这场冲“奥”试验的艺术光环(假设其尚未沦为纯粹的商业行为),促使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也迫使艺术精英们开始反思艺术追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试想,如果没有网络这个开放、草根的传播媒介,没有这个平台让公众积累的不满表达出来,《无极》剧组破坏环境的恶行,恐怕除了让参观碧沽

天池的游客发出一声叹息之外,也就在精英们的集体失语中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然而,在另一个方面,当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我们也不能不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和易于失控。远如陈易卖身救母案,近如“铜须”事件,现实中被小心收藏起来的人性在网络世界中可以仅凭“当事人”的一段“真情告白”便得到空前的释放。或刨根究底公布他人隐私,或不经求证便恶语相向——当沉默的大多数突然沉浸在一种话语狂欢中时,一切道德的或法律的底线都似乎可以被轻易践踏。至于少数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造谣生事,蛊惑人心,则更是危害巨大,自不待言。

  有人说过,网络是一个交流的世界,我们是遨游其中的鱼。水至清则无鱼,因此,网络必然要比传统媒体更加驳杂,更加草根,包含着更多不同的声音,让沉默的大多数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然而,水太混,鱼儿也不能生存,因此作为网络社区中其中的一员,我们也要珍惜这属于我们平台,以冷静理性、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网络、使用网络,尽快形成一套符合文明社会基本准则而不是游离于现实社会之外的网络伦理,从而使这种属于大众的网络话语权,尽可能的对现实社会发生一点积极的作用。


作者:宋元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