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拉利造假被诬,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9:32 南方日报

  每周评论

  热热闹闹的所谓“我国造假法拉利”一事,虽然是欧盟负责司法、自由和安全事务的副主席弗拉蒂尼在记者会上公开的说法,但法拉利公司经过调查发现,这辆冒牌法拉利“极有可能来自泰国”,而非中国。

  是什么原因让欧盟搞出了这么一个离奇的冤假错案,我们尚不得而知;至于弗拉蒂尼宣称的冒牌法拉利出自上海一说,更不知道信息源自哪里。让外国媒体觉得丢脸的是,一向被当地媒体视为“权威、客观”的欧盟,怎么会做出如此草率的事,并质问欧盟会不会向我国道歉。

  但笔者并不认为我们要借此大张旗鼓,去讨伐欧盟的这一草率言行。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

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做了许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还是常常受到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指责。法拉利事件其实只是比较突出的一件而已。我认为对待此类问题的态度,反思远比庆功重要得多:欧盟的草率言行为何偏偏落到了我们头上?我们要进入人家的市场,与其花精力去辩解自己没有防冒,不如认认真真地研发出实实在在的产品,按照符合当地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去竞争。

  其实,现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想阻止竞争优势突出的中国产品进入的例子很多。从鞋、玩具到汽车,这是一个较大的跨越,但事实不容置疑。品质更优、价格更低的中国产品日益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近两年中国汽车的出口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连世界汽车工业的故乡德国市场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但不可否认,我们一些

自主品牌汽车在出口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知识产权和准入标准上的障碍。比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江铃陆风碰撞事件,有观点就认为是有意为之。因为陆风的售价与当地的某车型相比,价格低了一半之多。而国内关于整车知识产权的纠纷也是在自主品牌汽车渐成气候以后才冒出来的。

  由此可见,尽管市场经济遵循自由竞争的原则,但在利益面前,还是会有彼此之分。法拉利事件的教训,一方面是我们如何研发出更多免受知识产权困扰的产品,去参与国外的市场竞争,免得人家在脑子里形成潜意识;另一方面还需要反思一下国内的竞争规则,在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保护民族企业的发展。

  侯小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