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7∶3卡住女大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9:39 沈阳晚报

  新华社广州5月18日电(记者钟玉明)我国人才市场供应已形成“妇女半边天”格局,用人单位潜意识中7∶3的“性别比容忍极限”遭遇5∶5的大学毕业生性别结构,错位造成的“真空区”使女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双踏空:女大学生求职难,用人单位求才难。

  “7∶3心理极限”:女孩再好,多了感觉不对劲

  记者采访发现,完全拒绝女生的单位已十分罕见,在激烈的竞争中,凡是能量化考核的企事业单位,业绩面前男女平等,除了短暂的产假外,一样地“前位嘉奖末位淘汰”。

  但是,用人单位出于一种惯性思维,对男女比例的容忍极限在7∶3以内,有的甚至在8∶2以内。超出这个比例,负责人就会大呼小叫“女的太多了”。

  7∶3遭遇5:5,人才供需性别结构错位

  过去,中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不但高校,连重点高中里女生都十分稀罕。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戏称为“女子专业”的中文系、外语系,女生也不过四成左右,

女大学生一度是用人单位的争夺目标。

  近年来,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落实到位后,女性受教育程度迅猛提高,而用人单位“性别比容忍极限”却原地踏步或者转变缓慢,与现实人才性别结构形成了巨大反差。

  国务院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5.7%,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在沿海发达地区,人才供应开始出现女多于男的“性别倒挂”现象。如广州市2003年人口抽样普查显示,全市20-24岁这个求职高峰年龄段,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口,女性占52%。2003年,上海市在校女大学生首次超过男生,达到50.33%。女佼佼者们不仅报读传统的文科院系,过去被称为“光头专业”的国际金融、计算机、数学、汽车、机械制造等等,现在也是一片“姹紫嫣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