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个比利时人和明代家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16:51 青年时讯

  4月底,北京故宫的永寿宫里新陈列了一个中国明式家具展览,吸引不少中外游客。能够一次欣赏到70多件保存完美的珍贵明式家具,于中国藏家也不是一件易事,而这满室展品居然全部来自一位比利时人的收藏:菲利普·德·巴盖(PhilippeDeBacker)。

  菲利普的收藏经历

  经过二十几年的四处寻访,菲利普藏有100余件黄花梨木明式家具和配件,目前是此类家具在中国以外地区最大的私人藏家。

  作为一家全球咨询顾问公司的高级合伙人,菲利普工作往来于布鲁塞尔、巴黎和中国之间,这为他收藏明式家具提供了便利。

  他每年可以到中国五六趟,和一些中国收藏大家私交很深,像香港明家具收藏家、嘉木堂主人伍嘉恩女士,多年做他的收藏顾问。而他比利时家中用来陈列家具的地方题名“侣明室”,这个古意盎然的名字也是中国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所起。

  从菲利普个人的收藏经历,则大约可以看出西方人对于明家具的认识和感受过程。

  菲利普的父母喜欢收藏亚洲的古董家具,其中有少数几件来自中国,菲利普说他还是一个孩童时就感受到它们在形式和表现上有别于西式家具的独特,很想探究它们的设计和材质。

  他成年后的第一件收藏是一个明式长条几,当他在伦敦看到这个“简洁、苗条和美丽”的形体立刻产生了迷恋,从此激发了他对明式家具以及这个中国王朝的生活形态的兴趣,这是二十几年漫长收藏和研究的开始。

  菲利普所理解的明代家具是细节的完美和含蓄的品性。

  在菲利普看来,同为中国家具的颠峰作品,明家具和清家具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文化气息:明式家具最初是平民的,使用比较多的材质是竹,所以即使在转向黄花梨木等材质之后,以读书人为主体的士大夫阶层也仍然偏好用木材来模仿竹子的简洁姿态,并且把自己的生活观念渗透到设计中去,这是明家具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吸引菲利普这类西方收藏家的地方。“侣明室”,意思是“生活于明”,他说自己的收藏和情感有关,和艺术品市场那些涨涨跌跌没有关联。

  明家具十六品

  中国收藏家对明式家具的品鉴总结出十六品,如简练、淳朴、厚拙、凝重、圆浑、浓华、光洁等,其实明家具最被现代西式家具设计师崇尚的地方,主要在它的设计精神,即人和物之间的呼应。

  菲利普介绍说,明家具无论椅凳桌案床榻,都有极其流畅、简练的线条,各部比例分割首先满足的是人在身体和审美上的舒适诉求,所以少见繁复和无用的累赘设计。

  此外,在结构上明家具的严谨也被西方设计师叹服欣赏,各部位全部榫卯连接,板面与边框绝无胶粘和铁钉,全部家具均可拆装,这种对设计意念的致敬是我们从北欧某些著名家具品牌上可以感受到的。

  在这次故宫的展览中,菲利普设计的一个展室是将几个西方设计师作品和明式家具对比陈列,在德国VitraDesign博物馆提供的几个对比系列中,西方设计师传承于明式家具的设计元素明晰可辨。该博物馆馆长先生近年一直和菲利普合作,负责“侣明室”藏品的对比研究工作,目的即在提升明代设计理念对现代和当代艺术的影响力。从他们的研究来看,明式家具的独特线条和精致设计尤其在二战后对西方家具设计流派产生过不小影响。

  明家具在西方

  最初是西方传教士在18世纪发现了明式家具的好,这种西方的关注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过一个高点。很多存世不多的珍品甚至孤品主要在这一时期被西方人带出中国,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馆是明式家具收藏最集中的几个地方,王世襄先生著《明式家具珍萃》,不少实例也都据此。

  明式家具近年在西方古董界越来越有影响力,开始接近中国瓷器的高身价。2003年“侣明室”藏品曾在巴黎以收藏亚洲文物和艺术品闻名的Guimet博物馆展出,结果该展室成为博物馆里全年参观人数最多的一个。

  如果从艺术市场的拍卖纪录来印证,明式家具在西方艺术品收藏界的超热现象,1996年应该算一个界点。纽约克里斯蒂1996年秋举办首次中国古典家具拍卖会,世界各地收藏家三百余人亲临现场,107件拍品无一流拍,价位最高的一件清代黄花梨大座屏以100万美元被美国一家博物馆购藏,这是标志着中国古典家具跻身于世界级重要拍卖品行列的一次拍卖。2002年9月,纽约克里斯蒂为拥有全球最多明式家具的香港藏家叶承耀先生再推“明式家具专场”,成交40件拍品,总额达2262万港币,其中成交价前三位——黄花梨三屏风独板龙纹围子罗汉床、黄花梨灵芝纹衣架、黄花梨两卷角牙琴桌,分别高达273.3万港币、230.5万港币和196.2万港币,这个纪录也相当可观了。而明家具在西方收藏界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摘自英国《金融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