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三峡大坝全面建成专题 > 正文

三峡大坝今日全线封顶 预计14时完成浇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02:51 红网

  红网5月20日三峡坝区迅(潇湘晨报特派记者 徐海瑞 肖 娟 刘 勇) 19日凌晨4时,三峡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如期进行,预计将于20日下午完工。届时,三峡大坝将全线达到185米设计高程,大坝全线到顶标志着自1997年12月11日,三峡工程左岸厂房坝段浇筑第一方混凝土,开始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后,历时近9年的大坝浇筑工程正式完工。

  19日凌晨,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中段小岛三斗坪的三峡大坝和往常一样,静静地躺
在江中,犹如一条正在沉睡的巨龙。右岸大坝的最后一个混凝土浇筑仓周围,50多位夜班施工人员正在准备着最后一仓混凝土的浇筑。

  3时25分,青云公司质检员康彬生正式宣布,现场的施工人员及机械全部符合要求,通过检查,并向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现场监理陈林提出开仓申请。10分钟后,陈林经过再次检查,确认检查对象符合施工要求,可以开仓浇筑。

  听到“可以开仓浇筑”的指令后,施工人员迫不及待地忙碌起来,启动机器拌制混凝土、检测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启动胎带机。3时50分,第一辆载重20吨的自卸车行驶了近3公里,到达位于垂直高度185米高程的右岸非溢流坝段,将混凝土卸到胎带机,输料皮带源源不断地将混凝土输送到最后一仓单元仓号内。

  凌晨4时整,三峡大坝主体工程最后一仓混凝土正式开始浇筑。第一方混凝土从胎带机落下,从密密麻麻的钢筋网的缝隙中落入垂直高度182米高程的仓底。

  上午9时许,“最后一仓”已经开浇5个多小时,负责浇筑的青云公司浇筑一大队的施工人员仍然一丝不苟地忙碌着。记者在现场看到,浇筑仓中已经浇筑过的部分都被保温被严严实实地盖了起来,这是为了防止仓内直接接受阳光直射,以确保仓内温度符合要求。

  18时50分,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总量已达500多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完成过半。依照这一进度,可按计划在今日14时左右全面完成浇筑。大坝到顶之后,三峡三期工程建设还要实现围堰爆破、右岸厂房施工、导流底孔封堵、地下厂房建设、船闸完建、升船机建设等一系列重要建设目标。

  湘江评论

  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盛世兴,国梦圆。随着三峡大坝“最后一闸”的成功吊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后一浇”也于5月19日凌晨4点开机动工,今日下午完成浇筑。至此,三峡大坝全线到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坝基本建成。

  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这是我们新的长城——2005年9月28日,刚果共和国总统德尼·萨苏-恩格索参观三峡工程,敏锐地指出:“三峡工程是中国的另一个万里长城。”其实,当“长城”更多地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时,我们宁愿说,三峡工程才更接近于真正意义上的长城。作为军事防御的万里长城,砌进了太多的血与泪,而三峡工程则是以梦想、科学与理性筑就的千秋功业。

  作为一项世纪工程,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有助于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国家电力保障体系以及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并将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而当我们更深入地感知三峡工程,它更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气质,这样的一种“精神长城”成为三峡工程最坚实的根基。

  作为一座“精神长城”的历史性,三峡工程更是一座国梦工程。历史的选择总有其必然之趣旨,三峡工程这一百年梦想的实现注定只能在一个民富国强的盛世。从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闸堰”开发的想法“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到1936年奥地利人白郎都设想改善川江航道,开发三峡工程,但又感叹于“社会经济状况凋敝,是项巨大工程殊难举办”,再到1944年的“萨凡奇计划”,如此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集体高度的历史共识与现实努力,三峡工程议案才在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寄托了中国人复兴之梦的三峡工程始得以开工建设。

  作为一座“精神长城”的现代性,科学与理性构成了三峡工程的基本品质。三峡工程本身是民主与科学决策的结晶,是制度和智慧双重催生的产物。也几乎与梦想同步,三峡工程的科研实际上走过了50年历程,参加研究和建设的科技人员上万人次,凝聚了全国科技人员的智慧。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大江截流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与工程,到二期围堰施工,到被列为“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项目的永久船闸陡高边坡关键技术研究等等,三峡工程所走过的历程,都凝结着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心血,闪烁着科学研究的智慧之光。

  作为一座“精神长城”,三峡工程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基于奉献与协作的“移民精神”。这一精神被理所当然地这样诠释:“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三峡工程动迁百万沿江居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这当然首先是对政府移民工作的考验,但首当其冲的是百万移民的心路历程。舍小家、为大家,捧先骨、携老小,他们离开了生长于斯的熟稔的故土,为水让路,他们腾出的地方,也正成为民族千秋万世之福祉。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更伟大更壮观的背后,是更不能忽视的民族精神的气质。三峡工程,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潇湘晨报评论员 杨耕身

稿源:红网 作者:杨耕身 徐海瑞 肖 娟 刘 勇

  相关专题:三峡大坝全面建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