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村土地之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03:5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自2003年,发生在我市农村的土地之变,必将影响深远。土地承载着农业、农村、农民的命运,土地的变化直接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三个集中”的统筹推进,农村的土地在变“大”,经营方式在多样化,效益在成倍增长。自古就被束缚在小块土地之上进行简单耕作的农民在这场变化之中,成立了公司规模经营,或当上了工人、股东、老板……渗入土地的“养分”是现代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产出的是租金、股红、产品……甚至外汇。变化使土地淌出了“金”,也牵引着农民走向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规模之变

  创造出农村大发展条件

  大片的耕地被绵延的排灌渠和道路贯穿,星星点点的农用蓄水池点缀其中,不时有农用机动车在耕地上穿梭……土地整理后的蒲江县复兴乡是一派“良田沃野”的景象,乡党委书记陈代康看着眼前的土地感慨:“以前一家人种几亩地要跑七八块田,最小的田只能种下几棵树。哪像现在,一块田就是一大片,农民再也不用一到农忙就满村跑了。”

  2004年复兴乡为了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开始推行土地整理,从那时起,复兴乡的田块就开始被平整归并,使其变得更加符合土地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需要,也更加符合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2004年以前,复兴乡的土地被杂乱分布的沟渠、田埂分割成了无数个小田块,沟渠、田埂占用了不少耕地不说,田块太小还造成了管理和机械化的不便。通过土地整理,大量的沟渠、田埂被拆除或裁弯取直,改造成整齐划一的农用道路和排灌渠,田块数量明显减少,田块面积却比以前扩大了五六倍,甚至更多。陈代康告诉我们:“田块变大了,越来越多的农民雇来农用机械耕种土地,省时又省力。”

  不仅如此,复兴乡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实现了原有宅基地整理复垦。一个农户的宅基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近半亩),集中居住后占地仅为98平方米,是原来的1/3,不少土地被重新利用起来。 同时,该乡对坡地、荒地、废弃地进行了“坡改梯”改造,原来没有什么用的土地变为了适于耕种的良田。田块平整归并、田埂沟渠改造、宅基地整理复垦、荒地的开发利用……土地整理使复兴乡的耕地总面积增加了3994.8亩,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村的耕地面积。

  记者手记:“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土地的集约利用,还在于它是农村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实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才能发展现代农业,更好地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产业经营企业化……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实证明,现代农业已经在成都许多实现了“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地区兴起和迅速发展着,“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充分活力和影响力已经显示出来,逐渐改变着农村和农业的面貌。

  经营之变

  土地,“种”出的不仅是粮食

  为了经营土地,龙泉驿区龙华村成立了四川省首个农民股份合作社,当地村民用土地整理出的1100亩宅基地和荒坡地入股,全都成为了股东。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把这些土地置换到成龙路沿线,在这片零散土地通过置换集中而成的土地上修起了成都国际汽摩商城,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商城迅速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汽摩市场。作为股东,农民不仅定期分得股份红利,还获得了该市场70%的就业岗位。目前,该村退耕复垦的宅基地和荒坡地正和其他耕地将进入土地流转,用于花卉和蔬菜的规模化经营,这就意味着农民将从这些土地上获得一笔新的收入。

  在“三个集中”的行进过程中,地里“长”出的不仅有粮食,有用于出口的高档水果、受欢迎的无公害蔬菜,还“长”出了股金、租金、红利、工资,“长”出了能够创造极大利润的“公司”。

  在蒲江县复兴乡,土地的集中使得土地机械化、规模化经营的成本大大降低,土地的变化引来了12家现代农业公司,引进了包括新西兰猕猴桃新品种生产加工基地在内的多项现代农业项目。如今,复兴乡的大多数村民都把土地租给了农业公司种植猕猴桃,除了收取租金,农民还进公司当起了农业工人,租金和工资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以猕猴桃为中心的农业产业在这里逐渐发展起来,等到猕猴桃树挂果后,农业公司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猕猴桃,还将收获从猕猴桃深加工上获得的其他利润。

  记者手记:随着“三个集中”的推行,先进理念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注入农村,农民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股份公司、股份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来自城市的先进组织形式、先进管理方法“经营土地”,土地不再用稻谷、玉米等单一农作物来回报农民,土地创造出的财富种类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越高,使得农村经济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希望。

  效益之变

  农民和土地的两本账

  蒲江县复兴乡村民杨兴智站在自家开的小卖店前,笑眯眯地接待在自己店里购物的乡亲们。杨兴智像大多数农民一样,把自己的土地租给了农业公司,杨兴智说:“以前一年5个人都围着那点地转,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才挣一两千块钱。不如现在轻松。”说着,杨兴智招呼记者坐下,算起了他家的“细账”。杨兴智说,他租给农业公司的地每亩租金为450元/年,6亩地就是2700元。和老伴利用农民新居的门面开起了小卖店,出售生活用品和各类食品,一天能赚20~30元钱,一个月大约为600元,一年的收入为7200元。儿子和儿媳去了成都打工,每人每月的工资大约为1000元,一年则有12000元。杨兴智的女儿和老伴在一家农业公司当护苗工人,每人一个月能挣400元,一年大约为9600元。这样算来,杨兴智家一年的总收入达到了31500元,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300元。杨兴智说:“刚说起把土地租出去那会儿,村里不少人还不愿意,现在这样一算,还是租出去划算!”

  以往,蒲江县复兴乡出租一亩土地的租金为200~300元/年,猕猴桃产业壮大之后,一亩地的租金在一年时间里涨到了450元/年。以往农民一亩地的年收入为200余元,而该乡引进的新西兰猕猴桃生产加工基地的新品种挂果后,能够实现每亩年收入两万余元。龙泉驿区龙华村土地流转前的荒坡和宅基地没有任何的产出,置换到成龙路沿线后,土地总价值升值到3.72亿元,使龙华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据龙华村党支部副书记罗华群介绍,预计到2006年年底,龙华农民股份合作社集体积累将达1200万元,农民人均固定资产达1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达到城镇居民水平,人均还有10平方米商铺分红。

  记者手记:农民增收、土地增值还远远不能概括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所带来的变化,因为除了经济效益,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还改善着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条件,保证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它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它给农民、农村带来的希望和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记者 谢佳君

  成都之变系列评论之三

  变金

  朱达志

  古代的炼金家日夜守候在炼金炉旁,梦想用简单的化学方法,把一些便宜的金属和矿石变成黄金。但千百年过去了,他们的理想却终成泡影。现代科学早已证明,“点石成金”是不可能的事。

  然而,生活在21世纪成都郊区的一批农民却提出了“点土成金”的口号,并且把它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他们通过“三集中”这一途径,合理整合土地资源,成功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以前那些处于一家一户单干状态下的自留地、责任田,东一块西一处不成形状的宅基地以及没办法派上用场的荒坡废地,现在都被置换出来,经过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工业园区、商业用地、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用地。蒲江县复兴乡的农民把土地租给农业产业公司,自己则坐地收租当起了“老板”。龙泉驿区龙华社区的“新市民”们把土地变成股份,不但可以在年终获得红利,连养老、医疗也有了保障。在他们脚下,昔日的黄土真的成了今天的“黄金”!

  炼金家们梦想“点石成金”,他们认为缺的就是一种叫“哲人石”的东西。但是,通过经年累月的劳神费力,寻遍所有角落,他们也没能找到那种奇妙的石头。而今天成都的“新市民”们却幸运多了——市委、市政府于三年前经过集思广益、大胆而有效的探索,提出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这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成都路径”,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点土成金”的“哲人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农民黄金,不如给他们“点土成金”的锦囊妙计。

  城市化不是简单的集中居住、社区管理、市民待遇。假如急功近利地通过人为运作,将农民硬性集中到城镇化或城市化的生活新区去居住,却没有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那么,土还是那些土,永远成不了金;农民还是那些农民,永远成不了市民。

  祖祖辈辈靠天吃饭、靠地安身的农民们,对自己脚下的那“一亩三分地”有一种与身俱来的精神依赖。因而,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养老、医疗等切身利益问题,给他们一个塌塌实实的定心丸,就成了推行城乡一体

化工作中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只有通过实施大统筹、大集中以及三个集中之间的大循环,以土地出租或者入股等方式,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变更土地经营权,创造条件,实施集约化大生产,以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第二、第三产业为支撑,才能使广袤的乡村获得持续的动力与后劲,与城市同步一体发展;也只有这样,农民们才可能真正实现身份和命运之变,成为现代产业工人乃至业主,与城市居民一道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这就是“点土”之所以“成金”的全部秘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