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个集中”关键在抓产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04:1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二论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评论员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近三年来的实践中,我市各级干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同时,我们也看到,各地在推行“三个集中”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三个集中”既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法,还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但是,“三个集中”之间的内在联系怎样?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怎么解决?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清的。

  实际上“三个集中”是互为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它们的顺序不能颠倒,首先是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三个集中”的核心和基础是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这是“三个集中”的关键点。只有以工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了,然后才有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有依托并得以持续,也才能使转移农民这个难点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因此,“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是“三个集中”的“牛鼻子”,产业发展是全部工作的突出重点。

  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抓住重点和工作方法简单粗糙。比如有一些地方,工作重点没有放在下大力气去发展产业上,转移出来的农民集中居住后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群众意见和工作难度就很大。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的做法。还有一些干部,工作中不去或不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习惯简单的行政命令,群众对集中就缺少理解,也就人为增加了难度。虽然这样的做法不是普遍现象,但是如果任其发展,不仅有害于工作,还可能事与愿违,造成一些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改进。

  因此,我们要理清“三个集中”的因果关系,把握三者的内在联系,紧紧抓住产业发展不放,首先花大力气牵住“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这个“牛鼻子”,来带动其他两个集中。

  毋庸置疑的是,凡是“三个集中”搞得好的地方,都是紧紧抓住了发展产业这个重点。郫县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主要是抓住了现代工业港的产业发展。现在是地皮越来越贵,税收越来越多,农民越来越富。温江惠民社区的农民说,过去每亩地最多收成1000元,现在不干活了,还能够有近3000元的收入。社区还给他们提供培训。目前社区300多参加培训的人都在外面挣钱。生活上,过去是“两双鞋”,一双筒靴,一双皮鞋,下地穿筒靴,走路穿皮鞋;现在也是“两双鞋”,一双皮鞋,一双拖鞋,平时穿皮鞋,进屋换拖鞋。

  转移农民向城镇集中是“三个集中”的难点所在,各级基层干部对此深有体会。难就难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那么就必须为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出路还是只有依靠发展产业。农民舍不得离开土地和农舍,丢不下农具和牲畜的根本原因是兜里缺少钱,心里没底。如果有产业发展作为基础,工作的难度就大大减轻。比如,郫县现代工业港的建设,需要拆迁安置的农民总共是8000人,其中3400人需要就业,而进场的企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达15000个。这样的形势下,转移农民就会从“要我搬”变成“我要搬”。邛崃羊安镇汤营村村民彭碧霞说得好:“镇上工厂越来越多,可以做工的地方多,离开村里住到镇上来是巴不得的好事。”

  所以,全面体现“三个集中”的“产业聚集、人口集中、开发集约”原则,各级“一把手”要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各种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比如,产业集中区能够吸纳多少农民就业,多少人可以就地消化,多少人需要异地安置,产业发展是否可持续,城市化标准配置(医疗、教育、卫生、社保等)如何解决等问题。对能够集中的要大集中、大统筹。对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则要积极实施“三大工程”,为“三个集中”创造条件。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三个集中”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聚合。抓住了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三个集中”的主要矛盾,体现了新形势下产业之间、产业发展与人口转移之间的内在规律,就能够把新形势下的推进城乡一体

化工作做得更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