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景点的“最大容量”制定给谁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06:00 光明网
舟行(北京学者)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黄金周,除去两天与朋友聚会,我一直呆在家中,未有远行。依据以往出游或返乡的经验,这个时候,到处人满为患,如果出门,说是“休闲”,不如说是受罪。果不其然,全国假日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五一”期间,相当多的景点出现“爆满”、“告急”现象。5月2日,北京故宫接待量超过了最大容量两倍,其他一些如五台山、九华山、平遥、同里古镇、敦煌莫高窟等景点莫不如此。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这么多人在同一个“好时候”集中放假,又一窝蜂地跨地区流动看山看水,造成的问题,实在多多。比如,由于景点人挤人,再美的景色也会失去吸引力,从而大大降低旅游的质量;同样因为人多,在一些比较危险的景点,旅游安全问题相应也就突出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对景点造成严重的破坏。

  而从长远看,无论自然还是人文景观,一旦被破坏,其旅游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由于诸多旅游景点的管理者从经济收益着眼,所以旅游景点“

超载”的现象,比比皆是。只要有人来,不管景点环境能不能承载得了,会不会造成损害。同时还因为开发过度和随意开发,人们已经听到那些自然、人文景观发出的“呻吟”声。

  自然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再也不可恢复,而人文遗产则是人类提升精神与灵魂的最好实物留存,是人类心灵和谐的重要保证。从自然和人文遗产的环境价值与伦理价值来论,各种景点由于“超载”所造成的伤害,其实就是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即使是纯粹从经济的角度来论,把景点当成一次性筷子来开发利用,不顾其承受力,也只会收获短期收益而失去长远收益。

  而且,人们难免会问,既然一些景区计算出了接待游客的最大容量,为什么还要让超过最大容量两倍的游客入园?既然来者不拒,制定最大容量的标准又有什么必要?

  实际上,在这方面,其他国家已有比较成熟的做法。比如,限制参观人数。美国的大峡谷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它就严格限制参观者数量,一天卖出一定数量的门票就不再接受参观者;法国卢浮宫也采取限量发售门票的方式来限制参观者。

  又比如,预约排队参观。多少人来,什么时候来,提前与景点联系,这样做,既便于景点安排接待,也防止来者白跑。

  通过控制参观人数来保护各种景点尤其自然和文化遗产,在技术环节上其实并没有问题。对此,需要有观念的转变。它并不是指要空泛地作些宣传,来要求人们尊重自然环境伦理和加强人文遗产保护,而是要在目前各种景点还处在各级政府直接控制的情况下,要转变对政绩的看待方式,要将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如何,纳入政绩考核标准。而从法治角度看,又要进行必要的立法,通过完善有关法律体系,对自然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加以规范。

  此外,还要从实实在在改进一些措施做起。旅游景点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超载”,而是在一些特定时候,比如“五一”、“十一”期间问题才显得格外突出。这几年来,已有不少人对目前“五一”、“十一”长假黄金周的全民休闲方式提出了批评。有人设想,如果改变现在的周假形式,将双休日改为单日、三日相轮换的周末休假方式,而且在每年更适合旅游的春秋两季,将目前的“五一”、“十一”节假分解成多个四天节假,就可以将在同一时间段内集中的人流分散开来。既方便人们出游,也会减轻旅游景点压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