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有感于邓小平的“只做公仆不做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11:55 四川新闻网

  近日拜读《世纪伟人邓小平》一书,看到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复出,讲过这样一段话:“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官了,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这段话今天读起来仍令人感触颇深。

  据介绍,时年邓小平同志已70有余,本可以轻轻松松放官,安安稳稳度晚年,但他毅然选择了“只做公仆不做官”,掌权为民,执政为公,甘为人民孺子牛。“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正是他赢得全国各族人民无比爱戴和深切缅怀的缘由。

  笔者感到,邓小平同志的“只做公仆不做官”像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前,一些领导干部则相形见绌。他们也声称自己是“人民公仆”,可实际上只是嘴巴上的功夫,一当上官,脸就变了,摆出一副自命不凡的“官架子”,与百姓隔离开来。习惯动辄以势压人、以权逼人、以威吓人,还一味埋怨百姓中“刁民”太多“顺民”太少。记得在内乡县清代县衙,有这样一副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笔者认为,那些埋怨“刁民”太多的干部,便是当百姓可欺,便是把自己当成了脱离群众、凌驾群众、甚至敌视群众的“官”。实际上,领导者除权力所带来的强制性支配力量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高尚的人格力量来感染领导群众、办好事业,而要拥有这种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必须有“只做公仆不做官”的胸怀。

  “只做公仆不做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要解决对人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认清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懂得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说到底是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其次,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时必须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设身处地替人民群众着想,凡事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衡量尺度。为官者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做人民群众的小学生,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才会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第三,要做到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抓落实。只有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我们的事业才能开创新局面。第四,领导干部要经常重温《为人民服务》这篇名著,要时刻想想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样的话,怎样践行“只做公仆不做官”?心中就会有一张更加明确的答卷了。网友:林伟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