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井冈赤子毛秉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03:27 大江网-江西日报

  他半生岁月情系井冈,宣传井冈山精神。从黑发油亮讲到银发稀疏,从老区讲到首都讲到特区,从部队讲到校园讲到企业,他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将井冈山精神传颂天下———

  

井冈赤子毛秉华
毛秉华在给南昌陆军学院学员讲课。本报记者杨继红摄

  阳春三月,走进井冈山,处处显现红绿辉映的魅力:红色标语、绿色林海,红色歌

舞、绿色山川,尝一口香喷喷的红米饭、掬一捧清凉凉的山涧水……还有令人感动的红色宣传员。

  “什么是井冈山精神?概括起来讲,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刚上井冈山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问题,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这个问题,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4月15日上午,井冈山市体育馆,800多名盘腿坐在塑料小方凳上的南昌陆军学院基层政工干部轮训队的学员们,正在认真聆听一位满头银丝的古稀老人作主题为“弘扬井冈山精神,履行党代表职责”的宣讲报告。足足两个小时,当年血与火的历史凝练成字字声声,打动着学员们的心扉。这样的课,这位白发老人在他离休后的17年里,几乎每天都要讲。他,就是坚持37年如一日宣讲井冈山精神、77岁的老党员毛秉华。

  红色宝库里的义务宣传员

  井冈山有着光荣的革命史。79年前,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迄今为止,井冈山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对外宣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巍峨的井冈山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哺育了勤劳的井冈山人。以宣讲井冈山精神为毕生追求的毛秉华,出生地并不在井冈山。但在30多年前,他的名字就与井冈山、井冈山精神紧密相连。毛秉华出身于一个革命家庭,他的父亲是革命前辈,他的哥哥参加了红军,牺牲在战场上。毛秉华1949年参加革命,1950年入党,当过教师,进过工厂,历任区长、地区工作宣传部长、省总工会科长、工人日报驻江西记者站站长等职。

  1968年,毛秉华调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从那时起,怎样“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便时时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从此,他将半生岁月扎根山区,系统研究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宣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和井冈山精神。他的课总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自己对井冈山精神数十年的感悟,纵横捭阖,娓娓道来。他不但将党的光荣历史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红军故事告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而且用真诚朴实的语言诠释井冈山斗争、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博得听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让听者深受教育和鼓舞。30多年来,从中央领导同志到广大干部和普通群众,听过他的革命传统报告的听众已达200多万人次,真正成了“井冈山精神第一宣传员”。

  在井冈山的旅游旺季,毛秉华常常每天要宣讲三四场,最多时一天讲六场。最少的听众只有一个人,多时达上万人,每年大约有300多场。他不仅在井冈山讲,还应邀到香港、广州、长沙、武汉、郑州、上海、太原、北京等地宣讲。老伴心疼地说:“现在来井冈山的人更多了,他总是随叫随到。这么一大把年纪了,真担心他会累倒!”面对老伴的嗔言,毛秉华总是一笑了之:“我身体的零部件没什么大毛病,生活很充实。大伙千里迢迢来到井冈山,只要找到我,我就有责任把所领会到的精神财富传授给他们。因为,我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呀。”

  为避免讲课的呆板、生硬,毛秉华四处搜集资料,广泛涉猎史料,不断丰富讲课内容。多年来,他只身一人跑遍了湘赣两省边界各县的农村,还到赣南、闽西、广州、北京等地寻访老红军、红军后代,收集革命文物资料。这些珍贵的文物资料,如今全部陈列在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同时,毛秉华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近年来,他先后主编了《井冈山诗词》、《井冈山人物》、《天下第一山》等著作。他撰写的《天下第一山》,再版15次,发行20多万册。江西人民出版社的负责同志说:“这在江西党史图书出版史上还没有先例。”

  为了增强宣讲效果,在具体宣讲井冈山精神时,毛秉华做到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思想性与资料性有机融为一体。他通过查阅大量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料,追本溯源,旁征博引,使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革命史实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由于他对井冈山精神研究数十年的深厚积淀和独到见解,毛秉华先后被国防大学、后勤指挥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几十所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应邀为国防大学、南昌陆院、朱德警卫团等部队单位作井冈山精神宣讲报告300多场,听课者达3万多人次。

  一生淡泊的井冈山精神践行人

  毛秉华平日生活朴素,从不追求物质享受。记者多次前往毛秉华的家。他的家极为简朴,一张旧书桌、一把旧藤椅、一张旧床、一台旧彩电之外,所见的就是书籍报纸和杂志。他的办公室内只有简单的两张桌子、几个文件柜。平时工作晚了,他就把办公室当作休息室。为了节省时间赶下一场课,他多数时间不回家吃饭,常常把早餐剩下的几个冷馒头,就着开水充当一顿午餐。在山上讲课,他一直坚持准时走路到现场去;下山外出讲课,他一人挤车前往,从不要邀请单位来人来车接他。

  熟悉毛秉华的人都知道,老人讲课有四条自律原则,即坚持“不吃请、不收讲课费、不参加当地安排的旅游活动、不收任何礼品”。自从井冈山市实施“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以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毛秉华每年至少上300堂课,按规定可拿到6万多元讲课费,他却分文不取。对实在无法谢绝的,就作为党费上缴。近年来,他将讲课费5695元和编纂《井冈山志》的1600多元稿费作党费上缴,并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

  有一次,毛秉华接待了60多位海外侨胞。他意气风发,从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讲到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令所有听课的来宾激动不已。来宾们执意要付给毛秉华报酬,但他坚辞不受。后来侨胞还是寄来了400美元,被毛秉华捐给了正在建设中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他还通过义务讲课,为邓小平题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天下第一山”标志性建筑筹集社会资金185万元。

  激情燃烧的“青春之歌”

  外出讲课,人们称他为毛教授;为来山游客宣讲,游客称他毛老;同事则叫他老毛;井冈山的中小学生尊称其为毛爷爷。77岁的毛秉华,始终不渝地用他那颗燃烧的心,激情高唱无怨无悔的“青春之歌”。

  毛秉华现任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井冈山精神研究会顾问、井冈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尽管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却从未放松对青少年的关心和教育。他将出版的《井冈山革命故事选》,无偿分发给全市中小学校及有关单位300多册。他还四处奔波,为青少年教育事业筹措资金,每年为中小学生免费订阅报纸、杂志折合人民币近万元。

  宁冈是革命老区,毛秉华经常到那里了解贫困家庭孩子的入学状况,他的目标是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学。当地的孩子也非常熟悉这位毛爷爷,真遇到哪个家庭出现变故、孩子可能失学时,连孩子们都会说:找我们的毛爷爷帮忙吧。

  采访中,我们听到了一个“毛爷爷当木工”的趣事。有一次,毛秉华到井冈山小学看望孩子们。当看到教室里的课桌椅很多都是坏的,他二话不说,当即挽起袖子干起了“木匠”活。回到家里,毛秉华还是不放心。他想,我能修的只是一个班的课桌椅,其他教室的设施坏了怎么办啊?他赶紧向曾经听过他宣讲的南京市直属机关关工委求援,募得捐款8万余元,将井冈山小学的课桌椅全部修整一新。

  上了这么多的讲座课,毛秉华不但从不拿一分钱的讲课费,也从不为私人的事情,向邀请他讲课的单位开口。但为了资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学习,他却不怕“拉下老脸”。仅去年,毛秉华就为偏僻山区5所学校募捐来66万元建校费,其中驻港部队一次性就捐了40万元。这些资金大大地改善了这些学校的面貌。毛秉华还从自己的稿酬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孩子、修建希望小学。迄今,他已经解决了800多个贫困孩子的上学问题。为奖励他忘我的工作,毛秉华先后荣获中共中央组织部“老有所为”奖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个人奖章、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优秀教育工作者”奖杯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关心下一代,不亦乐乎?送晚霞,迎朝霞,不亦君子乎?”采访结束后,眉阔额广、腰板硬朗、眉发斑白的毛秉华握着记者的手,抱歉地说:“明天,我不能到宾馆为你们送行。由老领导、老劳模等组成的‘五老宣讲团’一早就要下到乡镇去宣讲井冈山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了。只要我生命不息,就会宣讲不止、奋斗不止。”

  为了他钟爱一生的事业,在宣讲战线上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毛秉华又将踏上征程!

  【记者感言】

  毛秉华个头不高,但他身板硬朗,挺胸昂首,我们觉得,他像井冈山上的青松那样伟岸,像井冈山上的翠竹那样挺拔;毛秉华年过古稀,眉须皆白,但精力充沛,乐观向上,是井冈山精神支撑着他,使他青春不老。

  走近毛秉华,就像走进了连绵不绝的罗霄山脉,就像走进了波澜壮阔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就像走进了博大精深的井冈山精神。

  他既是井冈山精神的宣讲者,也是井冈山精神的践行者。在他身上,体现了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时代要求。

  历史变迁,时代前进,井冈山精神永远不过时,不变色。继往开来,弘扬井冈山精神,需要更多的人像毛秉华那样工作和学习。本报记者智峰 刘之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