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姓工程 千秋丰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08:03 大众网-大众日报

  历史将铭记这一天:2006年5月20日,世界最大的大坝——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这标志着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工程是第一个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而兴建的基本建设工程。今天,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仓,三峡大坝浇筑到顶,毛泽东主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畅想变为现实。

  三峡大坝1635万立方米混凝土,它属于全国人民,连着你我他。全国电价加价组成的三峡基金,到去年底已到位623亿元,相当于全国人均为三峡建设贡献了近50元。全国20多个省市向库区对口支援,投资金、设项目、输技术。

  开工建设13年,三峡工程水库提前蓄水,机组提前发电,大坝提前建成,整个枢纽工程有望提前竣工。

  面对着一系列“提前”,满头银发的两院院士潘家铮连叹“没想到”:没想到国家经济发展得如此之快,没想到科技水平进步得如此之快,没想到管理水平提高得如此之快,让三峡工程进展得如此之顺利。

  年近八旬的潘家铮见证了三峡工程设计、论证及建设的历史,他深知进展顺利的秘密。

  实事求是,是三峡工程决策者和建设者共同恪守的信条。几十年来,人们对三峡工程一直有不少担忧和质疑的声音,正是这些不同意见,促使决策者、设计者和建设者更加审慎严谨,试验做了一遍又一遍,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苦苦追求“好处最大、坏处最小”。开工以来13年间,有15%的建设项目得到调整,其中永久船闸建设中有近一半的项目得到调整。

  创新是三峡工程不竭的动力。有人说,全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三峡工地”,这句话不无道理。十几年来,全国各地上万名科技工作者,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创造了700多项发明专利,连续三年混凝土施工刷新了世界记录,两次截流堪称世界截流史上最伟大的壮举,大型发电机组的制造6年跨越了30年的技术差距,工程建设中的百余项“世界之最”更让世人侧目。

  “质量第一”是三峡工程始终如一的不懈追求。“千年大计、国运所系”,中央领导同志的嘱托,全国人民的期盼,言犹在耳。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促使建设者们始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们创造的“三峡质量标准”成为世界水电界最严格的标准之一。

  今年汛期,三峡水库可蓄水至150米,提供73亿立方防洪库容,如果再遇上1998年那样的大洪水,通过调度完全可以保证中下游安全。到2009年竣工后,水库拥有221亿立方的防洪库容,将使中下游1500万人民免受灭顶之灾。2003年7月,三峡电站首批机组提前发电,至今发电已超过1100多亿度。到2009年,机组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达847亿度,辐射华东、广东、华中等高负荷中心,既可增加电量又可平抑电价。

  水库蓄水后,川江变通途,三峡坝区货运量三年增加近3倍。当蓄水至175米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运输成本大幅度下降,横贯内陆的长江有望展现“黄金水道”的魅力,推动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综合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