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残缺的世界渴求爱的甘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09:49 兰州晨报

  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眼,却看不见阳光;他们有耳,却听不见亲人的呼唤;他们有嘴,却喊不出“爸爸、妈妈”;他们有腿,却不能自由地步出家门;他们也有享受生活的权利,却很难融入社会……他们是一群残障的兄弟姐妹。这些年来,尽管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给予了很多的关爱,但他们残缺的世界里仍旧缺乏爱的甘霖。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将目光投向这个特殊的群体。

  生活富足者只占极少数

  城关区有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家长是今年已经80岁高龄的张奶奶。家中的另两个成员是她的一对儿女,45岁的儿子患有小儿麻痹,自幼瘫痪在床,40岁的女儿十多年前因脊椎病偏瘫。张奶奶是某企业的退休职工,每月有470元的退休金,而她的一对儿女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这些年来,张奶奶就是用她的这点退休金,日复一日地照料着一对瘫痪的儿女。470元的工资,供3张嘴吃饭、看病,平均每人每天才5元。在采访中,张奶奶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她曾为一对儿女申请过低保,但因条件不够没能办成。如果不吃药,3个人每月470元钱还能凑合,但一年到头都不知肉是啥滋味。老人忧虑地说:“我现在活着还好说,如果有一天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

  这是一个让人揪心的现实,来自兰州残疾人联合会的一组数据显示:兰州市现有残疾人14.28万人,占兰州市人口的4.6%。他们中生活富足者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状况普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贫困和低收入者共有7万多人,占残疾人总数的一半以上。在兰州郊县农村,还有2万多名年均收入低于658元的绝对贫困残疾人口。

  医保教育困扰残疾人

  老刘住在何家庄西街61号,5岁时右下肢与盆骨关节错位致残。为了养家糊口,他年轻时曾干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结婚后,在妻子的帮扶下,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料,就在儿子出生10个月后,妻子竟因病去世,这个残疾的父亲只好佝偻着身躯,怀抱心爱的儿子一瘸一拐地奔波在生存路上。2002年冬季,老刘上班乘车时摔伤,导致左腿骨折。事发后,虽然公交公司支付了他的手术医药费,可时至今日,当年因固定骨骼而穿入他大腿骨处的3根钢针却仍然存留体内。一个连吃饭都有问题的家庭,对于病痛只能默默忍受。左腿受伤后,他又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父子俩的生活一下子没了着落。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子俩就靠申请的低保来维持生活,常年不知肉味。2005年7月,老刘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在社区及亲戚的帮助下,老刘才将儿子送进了大学的校门。老刘如今一个月领360元钱的低保金,而儿子每月要从中拿走280元的生活费,使得老刘每月的生活费仅有80元钱,平均一天不到3元钱。捡菜叶、捡垃圾,生活倒是能过得去,但老刘最担心的还是儿子今后的学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兰州市,像老刘这样有病痛却无钱治疗、无法供孩子上学的残疾人比比皆是。很多残疾人家庭,刚刚脱贫就因病再次致穷。因此,很多残疾人最大的心愿是“不要生病、不要买药、不要住院,更不能有天灾人祸”。

  “找份工作比上天还难”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与正常人相比,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生活困境,在就业、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更使人难以想象。这些年来,政府虽然在解决残疾人就业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出台了不少政策,但问题依旧不容乐观。用残疾人自己的话说就是“找份工作比上天还难”。

  左腿残疾的老王,原在机关工作了17年。2000年下岗后,迫于生计四处求职。提及找工作的经历,他感慨不已。“我对工作的奢望并不高,一份看车棚、守大门、扫厕所的工作也知足,只要能靠自己的双手吃上一口饭就行……”可是当他怀揣厚厚一撂自荐材料四处奔波时,面对他的除了婉转地拒绝,更有人冷讥热讽:“这年头,正常人找工作都难,残疾人能干什么事?”

  老王这样的遭遇,每一位求职的残疾人都经历过。身体的缺陷使他们在生存的道路上处处碰壁,也限制了他们对职业的选择。他们渴望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渴望政府及社会对他们的救助、募捐能够被他们的自力更生与自食其力所取代,从而消除社会对他们的歧视。

  残缺的世界需要关爱

  近年来,在甘肃省及兰州市有关方面的努力下,兰州市共有3万多残疾人通过城镇低保和农村救助等措施得到了扶持救助,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相对于14万多的残疾人总数,还有10多万残疾人等待着政府及社会救助。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救助资金不到位、扶残助残政策难落实、社会的漠视与排斥等因素,是残疾人救助工作的最大桎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者从兰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了解到,这些年来,兰州市残联一直致力于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但收效甚微。1998年,兰州市政府3号令出台了《兰州市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该《办法》规定,兰州市任何单位都必须按照单位就业人数的1.5%安置残疾人就业,若不安置,就必须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在落实当中,很多单位既不安置残疾人,也不交纳保障金。无奈之下,残联工作人员只能上门收缴,但很多单位“门难进、脸难看”,钱更不容易收缴。

  “如果这一办法能得到彻底的落实,不仅能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吃饭、医保等一系列困扰残疾人、困扰社会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兰州市残联一位人士这样说。兰州市每年从各单位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最多也就100万元,而西安一年能收6000万元,成都则高达1个亿。残联人士称,如果兰州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都能收缴上来,残疾人的任何社会问题都解决了,但这一办法的实施显然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整个社会去扶持、去关爱,但在实际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我们正常人少抽几包烟,就能让一个残疾儿童走进课堂,少买几盒化妆品,就可复明一双残疾的眼睛,一个鼓励扶持的眼神,会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充满阳光……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残缺的世界渴求爱的甘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